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蛏子

蛏子 蛏子:Sinonovacula constricta(Lamarck)),为缢蛏,竹蛏科竹蛏属软体动物。蛏子贝壳为长而两端纯,长约4-8.5厘米,壳靠近前生长线显著,两贝壳相等,壳面为黄绿色,常有磨损破落而呈白色蛏子的两个水管很发达,它完全靠着这两个水管与滩面上的海水保持联系,从入水管吸进食物和新鲜海水,从排水管排出废物和污水。蛏子在软泥滩上挖生活,潜伏的深度随季而......
目录

形态特征

贝壳长而两端纯,长约4~8.5厘米,壳靠近前生长线显著,两贝壳相等;壳面为黄绿色,常有磨损破落而呈白色。贝壳时,前后端。栖息于河附近和有少量淡水注入的浅海湾的软泥沙中。以足掘栖居,深达10~20厘米,足部朝下,涨潮时,入水管和出水管伸出洞进水流,以呼吸、摄食硅藻和排出废物。雌雄异体,体外受。前、后端,前端为足孔,后端有水管伸出。壳不凸出,其位置随不同的种类而异,有的在壳的最前端,有的在贝壳中央略靠前。足极发达,长柱状,无足丝。中国沿海一带均有出产,江苏、福建山东浙江是著的产地,人们还常常在海水盐度较低(适应范围在4-28‰)的河附近和湾软泥海涂中筑“蛏田”,进人工养殖。其中缢蛏、长竹蛏具有很大的济意义,为要的养殖对象。蛏苗在一年之放养长大,体长大多在4厘米左右,为一年蛏或新蛏,在7-8月采收;如果继续放养到第二年,一般有7厘米左右,称两年蛏或旧蛏,在3-4月采收。只养一年蛏和二年蛏。

蛏子

每个蛏子都有一条透明的类似线虫的东西,它是蛏子消化系统中的一个器官叫“晶杆”,可食用。在蛏子进食时,晶杆做为搅拌机来带动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当蛏子饥饿时,晶杆会自动溶解,用于充饥。一般放置较久的蛏子不会有晶杆,而蛏子会因自身酶分解的快慢,造成晶杆溶解时间上的先后,所以就算是同时捕捉到的新鲜蛏子,也是有的有晶杆,有的没有。

晶杆是软体动物中瓣鳃纲(就是双壳贝类)和足纲(就是海螺蜗牛之类)消化道中的一个正常而且必须的器官,它是个半透明明胶样棒状体,上面饱含消化酶。你可以认为这玩意儿就是这两类软体动物中的一个棍状的“”,在消化时它一边旋转一边和中间的一个硬质结构冲撞、研磨,释放出消化酶

当然,蛏子身上的寄生虫,一般是一种叫“食蛏肠泄吸虫”的生物,该虫为黄白、乳白色,长度约2厘米,和晶杆完全不同。被寄生蛏子消瘦,无法继续繁殖,挤压其部会有不止一只活体爬出。人若食用含有寄生虫的熟蛏子,一般无碍,肠功能不佳者可能会有消化不良等反应。

生活习性

蛏子喜在浪平静、潮流畅通、底质松软、有淡水注入的湾中,低潮区,居生活。随潮水的涨落在洞中作升降运动。海水淹没时,上升到沿,伸出进出水管,进呼吸、摄食、排泄等活动。滩地干时,则降到沿的中部或底。缢蛏潜居的深度,随蛏体大小,体质强弱,以及底质和季的变化而不同。通常蛏体大,体质强壮,底质松软,水温低时,潜居较深;反之,蛏体小、体质弱、底质硬、水温暖时,潜居较浅。一般潜居深度为体长的5~6倍。据滩涂上进出水孔的大小和两孔的间,可以判断蛏体的大小和肥瘦。若滩面上进出水孔明显,并且在出水孔周围有泥土隆起,说明蛏体健壮。

在沿中倒立生活,前端向下,后端向上。1个洞,不会同时出现两只缢蛏。通常稚贝的移动能力较强。在正常情况下,成年蛏不会离自己的洞而转移到处生活。

广温性贝类,生活在北的缢蛏,能忍受冬季0~-3℃的低温;生活在南的缢蛏,在39℃温度条件下仍能生活一段时间。缢蛏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0℃。在适宜的温度范围,温度愈高生活愈快。缢蛏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为1.005~1.020,在这个范围比重偏低对缢蛏生长有利。

种类介绍

缢蛏

缢蛏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Lamarck)俗称蛏(福建)、蜻(浙江)或蚬(山东河北辽宁)。贝壳呈长卵形或柱,四角呈弧。壳面黄色黄绿色,从壳缘有一条凹的斜沟,似缢痕而得;壳低,壳质脆薄,如两破竹,生活时垂直插入浅海泥沙中;外套膜呈乳白色半透明,左右两外套膜抱成外套腔。出水管和进水管发达,伸展到贝壳的外面。足强大,多少呈,被具有触手的外套膜所包围。雄贝生殖腺白色,雌贝生殖腺淡黄色。

大竹蛏

蛏子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贝壳延长,两壳抱成竹筒状,前后端。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5倍,壳位于最前端,贝壳缘与缘平,唯缘中部稍向凹,这种情在成长的个体比较明显,前缘自向前倾斜,后端。外韧带黑色,呈三角,前端细小,后端大,其长度约为贝壳全长的1/5。贝壳表面凸出,被有一层发亮的黄褐色外皮,缘及后端的壳皮均向壳的面卷包。壳表平滑无放射肋,生长线明显,有时有淡红色的彩色带。贝壳白色或可看到淡红色的彩带。铰部小,左右壳各具一个齿。前痕长,其长度与韧带长度略相等,位于壳的前。后痕三角,位于后缘的四分之一处。外套痕明显,外套窦略成三角。动物体足部极发达,前端尖,左右扁,水管短而粗。两水管愈,由若干环组成,末端具触手,表面有相间排列的灰黑色白色条纹。

长竹蛏

长竹蛏(Solen strictus Could)又称直竹蛏。贝壳极延长,壳质薄,两壳相等,壳长约为壳高的6-7倍。缘几乎平缘中部微凹,壳之前端呈截形,后端,前端较后端略粗大。外韧带黄褐色。贝壳表面光滑,被有黄褐色外皮,在成长的老个体壳的外皮常落而呈白色生长线明显,呈弧,后端有时成褶襞。壳白色淡黄色。铰部小,每壳各具一齿。前痕极细长,其长度超过或等于韧带的长度。后痕前后长略呈半。外套痕明显,前端向缘凹入,外套窦半。动物体水管短,两水管愈,末端具有触手,表面有黑白相间的纹,但不如大竹蛏明显。外套及水管基部有一条黑色的色素带。足细长呈柱状。

剖刀蛏

蛏子剖刀蛏(Cultellus scalpellumSowerby)贝壳长缘直,前端,末端缘向斜升,比前端尖。高度约为长度的三分之一。壳位于缘略靠前端,从前端至壳的长度,约为全壳长的四分之一。外韧带黑色突出。壳表平滑光亮,生长线在部较下不明显,愈至缘愈为清楚。有时成褶襞。壳面被有一层淡黄绿色的外皮。这种外皮少有落的现象。由壳至末端缘略呈现一条斜线,线的上部色淡,线的下色较浓。贝壳面粉白色。铰部左壳具有三个齿,中央一个末端分叉,右壳仅有两个齿。前痕小,卵,后痕大略呈三角。外套线极明显,外套窦略成

细长竹蛏

细长竹蛏(Solen gracilisPhilippi)又称黑皮蛏。本种体型与长竹蛏极相似,贝壳极延长,壳长约为壳高的6-7倍,缘平笔直。前后端大小几乎相等。壳表具有竹子色外皮,前端,后端生长线明显,与缘垂直。壳表对角线不达到贝壳的最末端边缘。贝壳白色。铰部位于贝壳的最前端,左右壳各具一个齿。前痕窄而长,超过韧带长度的一半。后痕近三角,外套线与外套窦清楚。动物体水管短,愈,表面有鲜明的黑白相间的条纹,外套膜缘没有黑色色素带。仅水管基部约略可见。

分布范围

地理分布

广布于中国南北沿海,日本也有分布。为福建浙江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

生活环境

蛏子蛏子均为海产,常见的有20多种。大部分为温带和热带种类,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或潮下带的浅海沙滩或泥沙滩;少数种类生活于深的海底,也有些种类生活在河湾、有少许淡水注入、海水盐度较低的软泥底质中。

繁殖饲养

繁殖

蛏子雌雄异体,1年性成熟,生殖腺分布在脏囊中。雄性生殖腺呈乳白色,雌性生殖腺呈淡黄色。繁殖因地而异。北比南早。辽宁缢蛏的繁殖期在6月下旬;山东8~9月;浙江福建自9月下旬始一直延续至翌年1月为止,繁殖盛期出现于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相当于、霜降和立冬3个。在整个繁殖期间,有4次集中排放卵,每次繁殖的间歇期为半个月。排放量以第一次和第二次最多,卵质量好。繁殖的时间,一般是在大潮期间进。成熟的亲贝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特对水温骤然下降的刺激,会卵排放。缢蛏的、卵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发育过卵裂孵化,发育成“D”幼虫,过一段时间浮游生活,成熟变态,再短时间的匍匐生活后,潜入泥中,居生活。在整个生活史中,水温在20~24℃时,从始至转入底栖居生活的全部时间约需7~10天。

加工

蛏干的加工

蛏干又分熟蛏干和生蛏干两种。熟蛏干的加工法是将鲜蛏先用淡水洗去泥沙杂质,入沸水锅中,加盖、沸后翻搅一次,再加盖沸后出锅,剥壳取肉,再次入水洗净,滤去水分后均匀地摊晒干。一般三天曝晒,蛏肉淡黄色、水管发硬、八九成干即可。阴雨天可用干,或加盐腌起来(食盐用量:5-7斤/100斤),待天晴时再洗去盐分后晒干。生蛏干的加工法是不熟,直接剥取新鲜蛏肉晒成干品。生蛏干比熟蛏干味道鲜美、养丰富,价值也高,费工量少。成品蛏干以色泽黄、干、无折碎、气味清香者为上品。蛏干质地坚硬,烹制前需而涨发。发好的蛏干色泽白中泛黄、柔滑、软而韧,多作菜肴、羹汤、粥品的配料使用,起到提味增鲜的作用;也可以作料使用,但在色泽、滋味和嫩度上稍逊于鲜品。

蛏油的加工

蛏后的汤汁沉淀过滤,除去杂质,先用大烧沸,再以微慢慢至水分浓缩达7成,汤汁呈黄色粘稠状时即可。蛏油味鲜可,是一种甚佳的鲜味调味品。每百斤鲜一年蛏可加工蛏油3-4斤,二年蛏为2-3斤。

蛏子的鲜用

相关图片最简单的是氽鲜蛏。将新捕捞的的蛏子洗净,放养于含有少量盐分的清水中,待蛏子吐净中的泥沙后用薄刀轻轻剖蛏子面连接处,倒入沸水中,氽熟即可。其肉质鲜嫩,味独特,是的佳肴。古人曾有诗赞道:“沙蜻四尾掉黄,味由来压邵洋;麦碎三月半,美人种子市蛏秧。”也常常用旺、热油、快速烹调成菜,更能将蛏子的色、、味、滋等特色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来。

养殖要点

选好养蛏涂场

1.选择浪较小,潮流畅通,稍有淡水注入的中潮带海区作为养蛏涂场。

2.海涂平坦,倾斜度小,大涂面稳定,一般不会遭泥沙覆盖。

3.涂质以泥质为佳(或稍有沙土),涂泥软硬适中,涂层结构严密,中间无孔洞和稀泥层,保水性能好。

4.每年春、秋季,涂面有硅藻类(俗“油泥”,一种黄褐色的浮游生物,是蛏子要食物)附生繁殖,发生面积大,停留时间长,为蛏子提供丰富的食料。

建设模式蛏田

模式蛏田的优点是地势高、土层实、泻水快,有利于蛏子居生活,又便于操作管理和清除敌害。

1. 蛏田式。狭垄瓦,以利泻水。蛏田规格可据涂面地和潮流向而定。该场蛏田全长50米,宽3米,间隔1米挖1条排水沟,蛏田四周均水沟,沟宽20~25厘米,深15~20厘米。

2.筑堤防浪。蛏田上30~40米处,需建筑1条矮小的堤坝。这样可避免满潮时,潮流冲毁蛏田和夏天潮头水流进蛏田时烫死蛏子

3.翻耕蛏涂。翻耕海涂是改良土质、消灭敌害、提高蛏苗潜率和除土层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重要技术措施。这项工作要求在冬、春季或蛏苗播种前1~ 2个月用翻涂机将蛏田全面深翻1~ 2遍,翻耕深度为40~ 50厘米;并将涂面耕平,建成规格化的模式蛏田。

选运蛏苗

俗话说“苗好三分收”。蛏苗繁殖有“冬子”、“春子”、“夏子”之分,以冬子体质最佳,成活率最高;春子次之;夏子最差。要挑选体质健壮、新鲜活泼的苗种,检验蛏苗优劣的法为稍加摇动或用手拍击苗箩,蛏苗双壳紧并发出“唆—唆—”响声的为好苗。好的蛏苗总体要求为贝壳富有光泽,颗粒饱满(没有浸过淡水的苗),大小均匀,少碎壳及杂质。这样的蛏苗成活率高,通常可达到90%以上。

装运蛏苗要求做到轻装快运,力争在24小时运到,运苗应安排在晴天进温以10~15℃为宜。尽量避免在雾天或雷雨天运苗,给蛏苗造成危害。运苗前,应先将苗箩放入海水中浸30分钟让其吐去泥质,利于蛏苗呼吸;另外,在运输过程中用草席等物遮盖苗箩,防止雨淋日晒,这也是提高蛏苗成活率的有效法。

适时播种、理密植

1. 适时播苗。要求清明前后播种结束,有条件的地区可提早播种。因此温低,运苗成活率高,同时可延长蛏苗生长期,以提高单位产量。

2. 理密植。每亩蛏苗播种量,应据蛏苗个体大小,体质强弱,涂质肥瘦,以及涂面上硅藻繁殖情况而定。

3. 提高播种质量。播种蛏苗应做到“播匀、播齐、播足”,不留死角。如发现漏苗,应及时补播,确保播种密度。

4. 蛏苗播种时间。播种蛏苗应在满潮期前1小时结束,否则潮来时,蛏苗因来不及潜被潮流冲走,造成损失。

加强涂间管理

1. 刚播下的蛏苗潜较浅,应有专人巡视涂面,加强涂间管理,防止人为践踏和鸟类啄食。

2. 及时疏通沟道,排除蛏田积水。要保持蛏田之间沟道相通,潮流通畅,涂面不积水,要求达到“潮来同是满,潮退同是干”,使蛏田表面不积水。这样既可减少敌害侵入蛏田,又可避免高温期发生蛏田积水而烫死蛏子的事故。

3. 除敌害、保蛏子。危害蛏子的敌害很多,要有箭鳗、、涂刺、青蟹和水,应及时加以清除,确保蛏苗播种密度。该场全年坚持6次巡涂除害,分在5~10月每月全面彻底清除1次,达到“治早”、“治了”的的。该场使用1%氢化钠溶液喷洒蛏田积水处,能有效地杀死箭鳗、等敌害,对蛏子则安全无害。

适时采捕,颗粒还家

适时采捕对夺取蛏子高产至重要,因蛏子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据现场观察,蛏子全年最肥壮的季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这时涂采蛏,蛏子质量好,产量高。同时,要做到“深挖土、细采蛏”,尽量减少碎壳蛏,漏蛏,力争采捕率达到90%以上。

主要价值

蛏肉味道鲜美,养丰富,测定,每百克鲜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物2.4克,糖3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227毫克,热量200千焦。蛏子还有一定的医药作用,具有补虚的功能。蛏肉甘、咸,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

蛏子制作中医认为,蛏子肉味甘、咸,性,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利水、清治痢、产后补虚等功效。《嘉祐本草》中记载:蛏子肉"补虚,冷痢。食之,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蛏子肉"清、治痢、除烦、补产后虚损"。《泉州本草》中记载:蛏子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蛏子肉可治疗产后虚损、烦热渴、湿热水肿中暑泄痢、小便不利等症。

蛏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孕妇、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蛏子含有锌和锰,常食蛏子有益于养补充,有健益智的作用。医工作者还发现,蛏子对因放射疗法、化疗法后产生的口干烦热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蛏子做法

蛏子

材料:

蛏子500克、香葱1生姜5克、黄1匙、油1汤匙、油适量

做法:

  1. 蛏子提前浸泡在水中吐沙洗净,生姜切丝,香葱切段备用。

2.热锅中入冷油,香姜丝和香葱段。

3.在锅中加入蛏子,调入黄油一起翻刻即可。

三丝拌蛏

原料:新鲜蛏子750克 火腿丝25克 净黄瓜50克 香菇75克韭菜250克 盐、味油、绍、姜末各适量

制作:

1.将蛏子洗净,在咸水里养3小时左右,使它吐净泥沙,捞出用清水洗净。

2.锅中放水1.5公斤,用旺烧沸,放入蛏子氽至时捞出,待冷却后剥去壳,剪去须尖和泥肠,用冷水洗净。

3.韭菜,切成3.3厘米长的段,放入水中焯一下;香菇切成线,将韭菜一起放入氽蛏子的原汤中浸2分钟,捞出、冷却。

4.将蛏肉韭菜香菇丝、味、绍、盐放入碗中拌匀,盛入盘中,四周镶上用黄瓜做成的,淋入芝麻油,撒上火腿丝,与姜末、油调成的味碟一起上桌,供蘸食。

特点:五彩缤纷,质嫩清爽,味酸辣。

锅塌蛏子

料:去壳蛏子250克,鸡蛋2只,面粉40克,盐6克,味5克,白糖10克,料15克,芝麻油25克,鸡汤100毫升,葱末5克,熟鸡油150克,生姜末5克,青蒜段5克,干辣椒1个。

特色:呈淡黄色,鲜嫩可,清淡咸辣。

制作法:

1.蛏子洗净泥沙,沥干水分后,放入碗,用盐、、葱姜末拌,都沾上面粉。

2.瓷碗,打入鸡蛋,抽打起泡后,放入沾匀面粉的蛏子

3.旺烧热锅,放入熟鸡油,待油温烧至三成热时,用手将蛏子三只一拿,平放在锅成四,摆好后,用温慢慢将锅转动塌,前黄翻个儿再,两面均淡黄色,倒入漏勺,控油。

4.锅净后放20克芝麻油,烧四成热,放入干辣椒段,炸至脆而不糊,再放入葱末、生姜末,烹入料,加鸡汤、味、白糖,再将过的蛏子放入锅,烧,汤汁将收干时,把青蒜段摆码在蛏子上面,淋上余下的芝麻油,出锅,倒入大,即可。

韭黄烧蛏子

韭黄烧蛏子原料:鲜蛏肉250克、盐3克、清汤50克、生油50克、韭黄100克 绍2克、芝麻油5克。

制作法:

1.蛏肉放原汤中洗一遍,捞出控净水。韭黄摘去杂质洗净,切成3厘米长的段,将韭黄白与放盘

2.加入生油,旺烧至八成热时将韭黄白和蛏子肉下锅快速煸,随即加入清汤、盐、绍、味和韭黄,淋上芝麻油,翻勺装盘即成。

工艺键:蛏子肉不可上浆,高温急,爆烹制,菜品脆嫩而无汁芡。

味特点:“韭黄烧蛏子”是山东沿海一带具有浓厚传统特色的应时菜品。将蛏子配以嫩韭黄,聚海蔬两珍为一肴,成菜鲜嫩清淡不腻,为春令品头菜,最宜

金针粉丝蛏子

料:蛏子16个(约300g),粉丝一把,金针菇250g。

配料:蒜、新鲜小红辣椒和青辣椒各适量。

调料:豉油。

制作法:

1.买回家的蛏子先放入盐水中养几个小时,待其吐净泥沙之后再烹饪;

2.金针菇去洗净;

3.粉丝用清水泡软;

4.粉丝略微简短,铺在盘子底部,然后将金针菇撕铺在上面;

5.蛏子外壳刷洗干净,摆在金针菇上;

6.入锅,水后大5分钟;

7.蛏子时准备好蒜和辣椒

8.将辣椒切成小圈,蒜切碎;

9.好的蛏子会析出很多汤汁,正好给粉丝和金针菇增添鲜味,不要倒掉;

10.淋上适量豉油;

11.热油锅,待油烧热后,,将辣椒和蒜末放入;

12.趁热将油连同蒜末辣椒一起浇到蛏子上即可。

小贴士:蛏子析出的汤汁不要倒掉,正好给金针菇和粉丝增添鲜味。

蒜茸粉丝蛏子

料:蛏子500g,粉丝1把,豉油适量,大蒜少许,糖一小勺,葱花少许,姜

做法:

1.粉丝用水泡软。

2.大蒜切末。

3.先把粉丝放入盘底,之后放入洗净的蛏子,加料,最上面放些生姜,葱。

4.水后,放入盆子大4到5分钟,,闷上几分钟。完后,盘子里有很多汤汁,这些可不能倒掉,鲜着呢,留着备用。

5.锅倒入少许油,加入蒜末煸出香味。

6.加入豉油,蛏子的汤汁,糖,

7.换个盆子,粉丝垫底,蛏子摆放整齐,把第6步的汤汁倒入盆中,撒上葱花

丝瓜蛏肉

原料:带壳蛏子500克 丝瓜300克 盐10克 味5克 绍3克 湿淀粉15克 色拉油500克

制法:

1.先将蛏子洗净,用淡盐水养6小时;丝瓜去皮、洗净、切长条。

2. 取锅一只盛满清水,加热至沸,将蛏子氽水后捞出、去壳,去掉蛏肉表面的黑衣。

3. 原锅置中上,加色拉油烧至3成热,将丝瓜条倒入滑,待丝瓜碧绿且8成熟时捞起沥油;锅留少许余油,重置上,加盐、味湿淀粉勾芡,再将蛏肉丝瓜入锅翻,淋上明油,装盘即成。

特点:丝瓜碧绿蛏肉鲜嫩,味浓香。

杏鲍菇黄豆蛏子

原料:蛏子250g、杏鲍菇半个、黄豆50g、姜5g、皮、盐、食用油、香菜适量。

做法:

1、蛏子吐净沙子后清洗干净,杏鲍菇清洗后切备用,黄豆掐去尾部清洗。

2、锅预热后放入食用油和皮煸出香味。

3、倒入清水,放入姜烧滚。

4、放入杏鲍菇,转中小到杏鲍菇变软。

5、放入黄豆

6、再倒入蛏子,大蛏子,加盐调味,再2分钟即可,出锅后撒上香菜。

蛏子

原料:蛏子500g,鸡蛋180g,油适量,盐适量,胡萝卜适量,小葱适量,料适量

做法:

1、将蛏子用清水一段时间,让其吐净泥沙。

2、把锅水烧,下蛏子熟。

3、取出里面的蛏肉后,将其清洗干净。

4、放入鸡蛋、胡萝卜丝、小葱、盐、料,搅拌均匀。

5、热锅下油,倒入搅好的蛋糊至两面变黄,取出切,即可装盘。

适用人群

1.适宜产后虚损、烦热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人群

2.胃虚腹泻者应少食。

清洗妙招

让蛏子彻底吐沙的小妙招用筷子将蛏子与盆底隔,因为蛏子的位置一直都是在水盆中央,吐出来的沙子,直接沉底了,悬在中间的蛏子再吸进来的水又是干净的。买蛏子时向老要一点海盐,溶于清水中,造海水的味儿。然后在盆中放两只平时不咋用的筷子,的是不让小筐沉底,最后将装满蛏子的漏筐放在上面浸泡,再滴几滴麻油,2-3小时后就会看到盆底的脏东东会有很多。吐好沙的蛏子用淡盐水反复的搓洗几遍,将壳上的脏东西洗净控干水分即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蛏壳

下一篇 蚕退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