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蟾皮

蟾皮,又蛤蚆皮(《医约说》),癞蟆皮(《中药材手册》)《吉林中药词典》蟾王蟾皮,是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皮。体长一般在10cm以上,体粗壮,头宽大于头长,棱显著;孔近端;眼间大于间;鼓膜明显,无犁骨齿,上下颌亦无齿。前技长而粗壮,指、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3、1、4、2,指关节多成对,常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不......
目录

外形特征

中华大蟾蜍

中华大蟾蜍体长一般在10cm以上,体粗壮,头宽大于头长,棱显著;孔近端;眼间大于间;鼓膜明显,无犁骨齿,上下颌亦无齿。前技长而粗壮,指、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3、1、4、2,指关节多成对,常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侧有缘膜,蹼常发达,长而大,外突小而。皮肤极粗糙,头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后膜,其余部分满布大小不等的,排列较规则的为头的之瘰,斜排列几与后腺平。此外,沿体侧之瘰排列亦较规则,胫部之瘰更大,个标本有不明显这褶,面皮肤不光滑,有小色亦异颇大,生殖季雄性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面色较浅,瘰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黑色纵斑,面乳黄色,有棕色黑色纹。雄性个体较小,侧三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黑眶蟾蜍

体长7-10cm,雄性略小;头高,头宽大于头长;棱明显,孔近端,眼间大于鼓膜大,无犁骨齿,上下颌均无齿后端无缺刻。头部沿棱、眼眶上缘、鼓膜前缘及上下颌缘有十分明显的黑色质棱或黑色线。头部显然下凹,皮肤与头紧密相连。前肢细长;指、略扁,末端色黑;指长序为3、1、4、2;指关节多成对外常突大,侧者略小,均为棕色,后肢短,胫关节前达肩后,左右跟部不相遇;足短于胫;侧有缘膜,相连成半蹼,关节不明显;突略大于外突。皮肤极粗糙,除头部无外,其余布满大小不等之粒,粒上有黑点或刺;头两侧为长腺;近中线由头后至部有2纵排列较规则的大粒。体大的黑眶蟾蜍面满布小棘。生活时体色变异较大,一般为黄棕色略具棕红色斑纹。雄性第1、2指基部侧有黑色婚垫,有单声囊。

化学成分

蟾皮的特殊成分,一般与蟾酥相似,参见蟾酥条。

另一种蟾蜍的皮含蟾蜍硫堇、蟾毒色胺、蟾蜍特尼定;日本蟾蜍它灵、惹斯蟾蜍甙元、华蟾蜍它灵、蟾蜍灵、蟾蜍它里定、远华蟾蜍、去乙酰华蟾蜍、去乙酰蟾蜍它灵;日本蟾蜍它里灵醇和一种天青色物质,蟾蜍色素,即三羟丙基蝶日素。

栖息环境

生态环境:1.生活在泥土中或栖居在石下或草间,夜出觅食。

⒉栖息于潮湿草丛,夜间或雨后常见。捕食多种有害昆虫和其他小动物。

分布范围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等地。

⒉分布于吉林、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用价值

清热解毒,利水消胀。

,肿毒,瘰疬,肿疳积腹胀,慢性气管炎。

①《纲拾遗》:贴大毒,能拔毒

收毒。

②《本草求原》:贴疮瘰,艾灸。

③《浙江中药手册》:为小儿五药,又能和小便,消腹胀

《本草纲》蟾王蟾皮疗毒,拔毒也。

用法用量

服:汤或研末,1~2钱。

外用:贴或研末调

古籍医案

治指头红肿生毒:活蟾一只生剥皮,将皮外面向患处包好,明日其毒一齐拔出,或发背对口等症,毒忽收,如又起,再贴。

切记不可将其皮里面着肉,即咬牢难揭。

凡痘疹后回毒,亦可用此治。

(《箧检秘》) ②治疮:大蟆一个,剥全身癞皮,盖贴疮,于蟆皮上用针将皮刺数孔,以出毒,自觉安静,且能爬住疮,不令长大。

(《灵秘药牋》) ③消肿退毒:干蟾皮不拘多少,研为末,金银

(《药籢启秘》金蟾) ④治肠头挺出:蟾蜍皮一,瓶烧熏挺处。

(孙思邈)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取活蟾蜍将皮完整剥下,烤干研末,陈蜜制为或装囊。

每次服1克,每日2次。

10天为一疗程,停药5天,续服第二疗程。

观察334例,第一疗程后,有效率为69.7%,二个疗程的有效率为70%。

该品止咳、祛作用优于平喘。

②治疗恶性肿一用蟾王蟾皮0.4克,儿茶0.4克,元胡0.2克,共研细末压

每次1.0克,日服1次。

连服2周后,每次增加0.2~0.4克,直至3周为一疗程。

药对各型胃癌均有不同程度疗效,对溃疡癌变的疗效最好。

胃癌幽门梗阻的疗效最差。

胃癌患者服后能止、止疼、促进食欲,并有缩小块、消除腹水的效果。

临床可据病情,在有利时期,配应用中药、西药或手术综治疗。

治疗胃癌48例,临床痊愈5例,显效10例,好转27例,效果不明显需并用手术者6例。

二用活蟾蜍剥皮,连头及眼睛一起剥下,挑破表面腺体颗粒,将蟾皮表面贴癌肿虫处皮肤上,如为深部癌症,穴位,外盖油纱布,再覆以清洁纱布固定。

每日2次。

另以鲜蟾皮晒干,黄沙脆,研粉制成,每粒0.3克,每次3~5粒,日服3次(饭后)。

或并用鲜蟾皮,每次肉注射2毫升(约含鲜皮2克),每日1~2次。

用上述法治疗食道癌肝癌、乳房癌、病及淋巴等267例(同时配中药及化疗等综治疗),好转99例(37.1%),恶化60例(22.5%),无变化56例(21%),死亡52例(19.4%)。

三用鲜蟾皮注射液作局部体注射,同时魔芋,疗程共3个月。

试治子宫颈癌2例,治后检查宫颈光滑,阴道及宫颈活检均阴性,达到临床痊愈。

其中1例手术作全子宫切除,宫颈连续切亦未见肿组织

四用蟾蜍1只剥皮干研细末,分为10~15包。

每次1包,日服3次。

同时用鲜蟾皮区。

1例何杰金氏病治疗后症状显著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周身淋巴结缩小,肿大缩小,象有所改善(治疗中曾同时给予可的松、土霉素及一般支持疗法)。

五用新鲜蟾蜍皮一整张,成100毫升,每日3次分服;或将蟾蜍皮用文干研粉,装囊(每粒约含0.25克),每次2~3粒,每日2~4次。

治疗结肠直肠癌患者17例,多数采用蟾蜍皮加手术切除。

其中4例探查实为晚期结肠直肠癌广泛转移,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1年多随访,均已参加劳动。

蟾蜍自然蜕下来的表皮包衣,也是蟾皮,由于它很薄,又称为蟾衣。

蟾衣是蟾蜍自然蜕下来的表皮包衣,能除顽恶肿也,它乃其五脏精气,吸纳阴阳天地之华宝,用之治恶疾,未有不愈。摘自李时珍《本草纲》,被专家公认为。【抗癌药理】:蟾毒脂类物质对小S180、兔B、P、子宫颈癌14、腹水肝癌等,均有抑制作用,在机体上能抑制人的颧上下颌未分化癌,均有抑制作用,在机体上能抑制人的颧上下颌未分化癌、间皮癌、胃癌肉瘤肝癌等肿细胞的呼吸,在试管中,对病细胞有抑制作用。从古本词条籍医案看出,采集药材法都是将蟾蜍直接剥皮,然后加工成蟾皮干品。一只蟾蜍只能加工成一张干蟾衣,这种杀鸡取卵式,既破坏了发展农业生态环,又浪费 了蟾蜍资源,并且降低了济效益,还费事费 时。采用新技术,使一只活体蟾蜍,一年可以衣40张左右,并且丝毫 不影响蟾蜍的健康生长。为蟾蜍利用提供更多机会。

性味功能

味辛、性温、有毒。能解毒、止痛、开窍、醒等功用。

适应症状

炎、肝癌腹水皮肤癌胃癌肺癌食管癌、肠癌等,对肾病乳腺增生水肿、浮肿、子宫等顽恶症也有显著的疗效,另外可以了解一下活乐康破壁蟾衣浓缩超微粉冲,不妨试试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蟾舌

下一篇 蟾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