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赤芍

赤芍 赤芍,中药。为毛茛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苦,微。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活祛瘀的功效。赤芍是著野生地道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用量较大、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毛茛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味苦,性微。归肝经服:汤,4-10g;或入。不与藜芦同用。血虚者慎服。除去杂质,分大小,洗净,润透,切厚,干。......
目录

入药部位

毛茛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

性味归经

味苦,性微。归肝经

用法用量

服:汤,4-10g;或入

禁/宜人群

不与藜芦同用。血虚者慎服。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分大小,洗净,润透,切厚,干

1、赤芍:取赤芍,置预热制容器,用文加热,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赤芍2、赤芍:取赤芍,加黄拌匀,稍闷,待被吸尽后,置预热制容器,用文加热,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100Kg赤芍,用黄12kg。)

地理分布

赤芍1、芍药: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2、川赤芍: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3、草芍药: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功效

清热凉血瘀止痛。

主治

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疮疡

赤芍赤芍后药性偏于缓和,活止痛而不伤中,可用于瘀滞疼痛。

赤芍:以瘀力胜,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多用于闭经痛经,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

1、与生地黄大黄白茅等同用,可用于热吐衄。

2、与金银天花粉乳香等同用,可用于热毒壅盛,疮疡

3、与当归川芎延胡索等同用,可用于痛经症瘕腹痛等症。

生理特性

赤芍多年生草本,高40-1750px,无毛。肥大,纺锤黑褐色。直立,上部分枝期5-6月,果期6-8月。芍药喜光照,耐旱。芍药植株在一年当中,随着律的变化,而产生的阶段性发育变化。要表现为生长期和休眠期的交替变化。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阶段和生长期的光照阶段最为健。芍药的春化阶段,要求0℃低温下过40天左右才能完成。然后可萌动生长。芍药属长日照植物花芽要在长日照下发育萌发后,若光照时间不足或在短日照条件下通常只长异常。

相关论述

赤芍1、《农本草》:“芍药,味苦平。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疝瘕、止痛……生川谷。”

2、《录》:“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暴干。”

3、《本草从新》:“白芍药……白益,能于土中泻木,赤散,能中之滞。赤白各随色,单瓣者入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赤芍药

下一篇 赤腹松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