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钗子股

常绿植物,高约30厘米。丛生。互生,或线状披针,长6~12厘米,宽3~4毫米,抱,肉质,浓绿色总状花序2~4,腋生,盖绿色瓣有暗红色的斑纹。蒴果棒状纺锤期初夏。【中文钗子】牛角兰、寄生兰、鹿角草、吊竹 【来源】为兰科钗子兰属植物钗子Luisia hancockii Rolfe.,以全草入药。 【功能治】,解毒消肿。用于湿关节炎,胸胁......
目录

信息

  【中文钗子   

】牛角兰、寄生兰、鹿角草、吊竹   

【来源】为兰科钗子兰属植物钗子Luisia hancockii Rolfe.,以全草入药。   

【功能治】,解毒消肿。用于湿关节炎,胸胁受伤,肿,头炎等。  

 【用法用量】 3~5钱,水服;外用鲜草捣烂。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异名

  金钗、三十(《本草拾遗》),松寄生、虫寄生,海斑虎(《质问本草》),檀香线、朋草(《福建民间草药》),磹竹(《闽东本草》),龙须草(《实用草药》)。   植物钗子   生于高山阴湿处或林间老树上。分布福建广东及西南一带。

基本形态

  直立或斜立,坚硬,,长达30厘米,粗4—5毫米,具多和多数互生的

  肉质,斜立或稍弧,长9—13厘米,粗约3毫米,先端钝,基部 具1个关节和扩大的鞘;鞘厚革质,抱,宿存,长约1厘米。

  总状花序对生,通 常具4—6朵花序柄长5—10毫米,粗2—3毫米,基部被数枚

鳞片状的鞘;苞片 肉质,宽卵状三角,长约4毫米,先端近锐尖;花梗和子房黄绿色,长约1厘米; 小,展,萼片花瓣黄绿色,萼片面着染紫褐色;中萼片,稍凹,长5.5 毫米,宽3。5毫米,先端钝,具3条;侧萼片卵形,稍对折并且围抱唇瓣两侧 边缘而向前伸,长7毫米,宽约3.5毫米,先端钝,在中肋向先端变为宽翅而然后 骤然收狭呈尖牙齿状并且伸出先端之外;花瓣卵形,长5毫米,宽3毫米,先端钝, 具3—5条唇瓣长8—9毫米,前后的界线明显;后围抱蕊柱,比前宽,稍凹 陷;前唇紫褐色黄绿色带紫褐色斑点,近状三角,先端凹缺并且其面具1枚的乳突,边缘多少具缺刻;蕊柱紫色,长约3毫米;药帽黄色,前端稍收狭为翘 起的三角

产地分布

  产海南(三亚市、陵水、保亭、昌江、白沙、儋县、琼海等)、广西西南部(龙 州)、云南南部(元江、石屏)、贵州西南部(安龙)。生于海拔330—700米的山地林中 树干上。分布于老挝越南泰国

性味

  辛苦,平。   ①《本草拾遗》:"味辛,平,小毒。"   ②《海药本草》:"味苦,平,无毒。"   ③《闽东本草》:"性平,味甘酸。"

功用主治

  催吐解毒,祛湿。治疟疾湿痛,水肿。   ①《本草拾遗》:"解诸药毒,人中毒汁服之。亦生研,更烈,必大吐下。如无毒,亦吐,去热痰疟瘴,天蛊毒。"   ②《海药本草》:"解毒。治。"   ③《闽东本草》:"祛湿。治湿痛。"   ④《实用草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压,湿痛,头风。"

选方

  ①解诸药毒:取鲜钗子一至二握。洗净捣烂,绞汁一杯服下,毒可由吐下而解。   ②治:取鲜钗子一握。洗净捣烂,患处,日换两次。   ③治水肿:取鲜钗子八钱至一两二钱(干的五至八钱),猪脚(七)一个。酌加水两小时,饭前服,日服一次。   ④治梅毒疾:鲜钗子二两(干的一两)。酌加水,饭前服,日服两次。(选出《福建民间草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长刺卫矛

下一篇 重楼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