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长叶实蕨

扁平长条状,长6-15cm,直径0.5-1cm;表面有密生的棕褐色鳞片,两侧及上面有突起的叶柄痕,下面有残留的短须根【拼音】 Chánɡ Yè Shí Jué 【英文】 Longleaf Bolbitis 【 】:尾(《台湾植物志》)、公尾(贵州)、三叉剑、单刀石韦(广西梧州)、 三角枫、三步跳(四川沪县) 【来 源】: 药材基源:为 实植物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
目录

基本信息

【拼音】 Chánɡ Yè Shí Jué

【英文】 Longleaf Bolbitis

】:尾(《台湾植物志》)、公尾(贵州)、三叉剑、单刀石韦(广西梧州)、 三角枫、三步跳(四川沪县)

【来 源】:

药材基源:为 实植物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去须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200-1400m的林下或溪谷边石上。 。

【性状】质脆,断面有多数筋小点。常皱缩,两型;叶柄长10-35cm,表面浅棕黄色,叶片长30-40cm,表面褐色状多样,单叶、三出或羽状,先端具长尾,有的可见定根叶脉网状;孢子叶柄长25-38cm,叶片但狭小。孢子囊群布满微,味淡。

药用价值

【功 效】:1.清热解毒 2.敛止咳 3.止

治】:治咳嗽吐血痢疾、烧烫伤、跌打损伤、蛇咬伤、出血症

性味归经】:淡,凉。大肠

【用法用量】:服:汤,3一9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考 】: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鉴》。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淡,性凉。有清热解毒、止咳止、收敛的功能。用于咳嗽吐血痢疾、烧烫伤、跌打伤、蛇咬伤

形态特征

植株高35-85cm。长而横生,密被褐色、卵状披针鳞片,盾状着生。近生,二型;叶柄长10-35cm,禾秆色,基部被疏鳞片,向上无毛;叶片薄革质,式多样,或为披针单叶、三出或一回羽状;羽片1-3对,羽片特大,披针,长30-40cm,宽5-8cm,先端长尾尖,能着地生,产生新株,侧生羽片1-5对,长或长披针,长6-15cm,宽2-4cm,渐尖头,基部楔形楔形全缘或浅波状叶脉网状,无藏小孢子同型而较小,叶柄长25-40cm;叶片较小;叶脉网状,网眼四角或六角,在侧脉之间排成2孢子囊群幼时沿网着生,成熟后满布于;无囊群盖

粗而横走,密被鳞片鳞片卵状披针,灰棕色,盾状着生,近全缘近生,相约1厘米;叶柄长15厘米或更长,禾秆色,疏被鳞片,上面有沟;二型: 不育变化大,或为披针单叶,或为三出,或为一回羽状;羽片长大,披针,先端常有一延长能生的鞭状长尾;侧生羽片1-5对,近无柄,阔披针,长10-15厘米,宽3-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近全缘或呈浅波状而具少数疏刚毛状齿侧脉明显;小联结成整齐的四角或六角网眼网眼侧脉之间排列成3,无藏小,近叶缘的小分离。薄草质,干后黑色。能育叶柄较长,叶片不育而较小,孢子囊群初沿网分布,后满布能育下面。染色体2n=82。

产地生境

台湾 (宜兰、平东、台东) 、福建 (华安) 、海南 (儋县) 、广西 (东兴、大苗山、武鸣、龙胜) 、四川 (重庆、峨眉山) 、贵州 (独山) 、云南 (普洱、河、蒙自、佛海、镇越、屏边、西双版纳) 。生于密林下树干基部或石上, 海拔50-1 500米。日本 (琉球) 、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美拉尼西亚。模式标本产地:菲律宾 (吕宋) 。

植物名录

门中文 蕨类植物
门拉丁 Pteridophytes
科中文
科拉丁 Bolbitidaceae
科号 P47
种拉丁 Bolbitis hetyeroclita (Presl) Ching
种中文
种地点 广东广州,云南西双版纳
种时间 20030322、20030315
种号 036042、033218
种材料
鉴定人 王畅、王庆
Id 221
栽培地点 温室、药园
种数量 4株苗
栽培 地栽
生长性状 草本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长叶山竹子

下一篇 长叶丹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