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陈仓米

陈仓米即入仓年久而色变的米,是一种中药能理,调止泻。脾虚弱,精神不振,烦渴久泄陈仓米 (《食性本草》) 【综述】陈仓谷米,调和,解渴除烦,能止泻痢。 【异】陈廪米(《录》),陈米(《百一选》),米、老米、红粟(《纲》)。为储存年久的粳米性味:甘淡,平.。 ①《录》:咸酸,温,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咸酸,微无毒。 ③《千金翼·本草》:味咸酸,温,无毒。 ④......
目录

简介

陈仓米 (《食性本草》)

【综述】陈仓谷米,调和,解渴除烦,能止泻痢。

【异】陈廪米(《录》),陈米(《百一选》),米、老米、红粟(《纲》)。

入药部位

为储存年久的粳米

性味归经

性味:甘淡,平.。

①《录》:咸酸,温,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咸酸,微无毒

③《千金翼·本草》:味咸酸,温,无毒

④《日用本草》:酸,平凉。

⑤《本草从新》:甘淡,乎。

⑥《本草述钩元》:味淡咸酸,其性多凉,食则温。

归经

①《本草求真》:入,兼入

②《本草撮要》:入手阳明

用法用量

服:汤或入。三钱到六钱。

禁/宜人群

马肉食品店之发痼疾

功效

他有补脾,除烦止渴的作用,可知病后胃虚消化不良,食后胀满,烦渴或者泄泻痢疾等症。

,渗湿,除烦。

治病后胃虚弱,烦渴,泄泻反胃痢。

①《录》:下气,除烦渴,调,止泄。

②《食疗本草》:炊作干饭食之,止痢,补中益,坚筋,通血脉,起阳道。

又毒肿恶疮,久陈者作饭,和酢封肿上。

痛,研取汁服之。

北人炊之于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

③《日华子本草》:补五脏,涩肠

④《纲》:调肠,利小便,止渴除热。

①治吐痢后大渴,饮水不止:陈廪米(水淘净)二,用水二盏,至一盏,去滓,空温服,晚食前再服。

(《圣济总录》陈米汤) ②治月吐泻:陈仓米二升,麦四两,黄连四两(切)。

熟,,研为末,水,梧子大。

每服百,白汤送下。

(《纲》) ③治痢,不拘赤白:陈仓米赤痢用三钱,白痢用七钱,赤白相兼用五钱;黄连赤痢用七钱,白痢用三钱,赤白相兼用五钱。

上锉,水一钟半,至七分,一宵,空温服

(《古今医鉴》仓连) ④治反及不下食:陈仓米(干,为末)五两,沉香末五钱。

令匀,米饮调下。

(《普济》)

名家论述

①《本草述》

五谷为养,而更取其陈者,谓其气味俱尽,还归于淡。

淡乃五味,可以养胃气,且淡能渗湿,即化滞热,是又可以裕脾阴

方书中疗滞下噤仓廪汤,因胃气虚而热乘之,故用参、苓,乃以羌、独、柴胡升达其胃气,并其毒,必入陈米养脾阴,使不为热毒所并。

又吐利后大渴不止,独以陈仓米汤疗之。

是二者足征其于阴气大有裨也。

止言其养者,殊未亲切,试思下多则亡阴,而兹味之治,在泻利居多,犹得泛然以养为其功乎哉?

②《本草求真》

陈仓米,即米多年陈积于仓而未用者也。

凡米存积未久,则性仍旧未革,汁则粘不爽,食亦壅滞不消。

至于热病将愈,胃气未复,犹忌食物恋,热与食郁,而烦以生,必得冲淡甘平,以为调,则乃适。

陈米汁液既枯,气味亦变,服此正能养,除热去烦,是以古人载此,既有汁养之功,复有祛湿除烦之力。

一切恶疮,百药不效者,用此作饭成团,存性,麻油、腻粉调,可知冲淡和平,力虽稍逊,而功则大,未可忽也。

原形态

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m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长5-25mm,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至条状披针,长30-60cm,宽6-15cm。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端呈半月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mm,两性小花外稃,有5,常具细毛,有或无内稃3,亦被细毛;鳞被2,卵,长1mm;雄蕊6;花药长2mm;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果期6-10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陈壶卢瓢

下一篇 长青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