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八楞木

八楞木,中药。为菊科植物毛菊Saussurea japonica( Thunb.)DC.的全草。分布于北京辽宁河北山西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性平味苦、辛,具有祛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湿痹痛,跌打损伤。全草。味苦、辛,性平。祛瘀止痛。湿痹痛,跌打损伤。服:汤,9-15g;或浸酒......
目录

入药部位

全草。

性 味

味苦、辛,性平。

功 能

瘀止痛。

主 治

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服:汤,9-15g;或浸酒。外用:捣;或水洗。

禁 忌

孕妇忌服。

生理特性

二年生草本,高50-150(200)厘米。锥状或纺锤黑褐色,生多数须根直立,基部直径1厘米,通常无翼,极少有翼,被稀疏的短柔毛及金黄色的小腺点。基生与下部叶柄,柄长3-3.5(6)厘米,有狭翼,叶片、长披针,长7-22厘米,宽3.5-9厘米,羽状深裂,侧裂7-8对,长、偏斜三角、线状披针线形,中部的侧裂较大,向两端的侧裂较小,全部侧裂端钝或,边缘全缘或极少边缘有少数大锯齿披针或线状披针,较长,极少基生不分裂,披针或线状披针全缘全缘或有大锯齿;中部与基生及下部并等样分裂,但渐小,有短柄;上部花序分枝上的更小,羽状浅裂或不裂,无柄;全部两面同色,绿色,下面色淡,两面有稠密的凹陷性的淡黄色小腺点。头状花序多数,在端排成伞房状或伞房花序,有小花梗。总苞柱状,直径5-8毫米,被白色稀疏的蛛丝状毛;总苞6层,外层长卵形,长2.8毫米,宽几1毫米,端微扩大,紫红色,中层与层倒披针线形,长4-9毫米,190.8-1毫米,端有扁紫红色的膜质附,附边缘有锯齿小花紫色,长10-12毫米,细管部长6毫米,檐部长4-6毫米。瘦果褐色,长4-5毫米。冠毛白色,2层,外层短,糙毛状,长2毫米,层长,羽毛状,长8毫米。果期6-11月。

分布区域

产于分布北京(百山、昌平、延庆)、辽宁(旅顺、锦州)、河北(张北、阜平、赞皇、蓟县、武安、丘)、山西(垣、离山)、蒙古(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巴彦卓尔盟、大青山)、陕西(安寨、太白山、绥德、宝鸡、山阳、靖边)、甘肃(水、镇原)、青海(同仁)、河南(伏牛山、嵩县)、江西(石城)、湖北(恩施)、湖南(东安、黔阳)、安徽(全椒、舒城)、山东(烟台)、浙江(昌化、杭州)、福建(连城、沙县)、广东(从化、新丰)、四川(小金)、云南(大、富源、蒙自)、贵州(普安、兴仁、平坝、贵阳、瓮安、雷公山)、西藏(昌都)。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山谷、林下、山坡路旁、山坡灌丛、荒坡、水旁、田中,海拔200-2800米。

采集加工

5-8月间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上部分枝,基部稍膨大,表面棕色,具棱及狭翅;质坚而轻,易折断,断面白色,中央有一小孔。多皱缩,暗绿色棕色。完整者展平后基生,羽状深裂,下沿成具翅的柄,叶片小,呈披针状全缘,具短毛腺点。头状花序瘦果上的冠毛白色弱,味微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八楞麻

下一篇 八月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