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北丝石竹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全株无毛,带灰蓝色粗大,淡褐色乃至灰褐色分歧,木质化。数个丛生,直立或稍上升,基部略带紫色部稍膨大,上部分枝展。北丝石竹为:草原石头Gypsophila davurica线伏披针乃至披针,长3-6厘米,宽2.5-8毫米,无柄,基部渐狭,先端渐尖或急尖叶脉3或5条,通常中上部腋生有短小的聚伞花序生,花序分枝展,集成锥......
目录

形态特征

北丝石竹线伏披针乃至披针,长3-6厘米,宽2.5-8毫米,无柄,基部渐狭,先端渐尖或急尖叶脉3或5条,通常中上部腋生有短小的聚伞花序生,花序分枝展,集成锥状;苞卵伏披针,膜质,基部合生,先端长渐尖,小花梗长4-10毫米;萼漏斗状钟或筒状钟,长3-4毫米,后呈钟状,先端5裂至1/3-1/2处;萼齿卵伏三角,稍急尖,边缘宽白膜质;花瓣白色红色,倒卵状披针乃至狭倒卵形端微凹,长7-8毫米;雄蕊花瓣短;于房花柱不超出花瓣蒴果卵伏球,比萼稍长;种子,成熟时黑褐色,长约1.2-1.5毫米,两侧压扁,密被条伏微突起,部被短尖的小状突起。期7-9(10)月,果期8-10月。

北丝石竹

北丝石竹

【原态】多年生草本。高50-70cm,紫色,有毛,上部常多分枝单叶对生;叶片披针或线披针全缘3条。聚伞花序生;小,淡紫色花萼短钟,长2mm,5裂,裂广卵形,边缘膜质;花瓣5,长雄蕊10;花柱2。蒴果期8-9月。

分布范围

生于草原、丘陵、固定沙丘及石砾质干山坡。分布于中国(东北),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蒙古。

主要价值

归经膀胱

功效:利尿逐水

含皂甙,其溶血指数为2200,用于纺织、染料、香料、食品等工业。此外,可供药用,又为肥皂的良好代用品,用以洗濯羊毛、毛料等毛织品,幼苗食用或做猪饲料。

功效

利尿逐水

北丝石竹水肿;小便不利;消化不良

生态环境

生于丘陵向阳坡地、沙砾质坡地、固走沙地。

采收和储藏

立秋至秋分之间,将挖出,去掉,剪去须根,洗净晒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北方点地梅

下一篇 包谷火焰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