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半边莲

半边莲 半边莲(拉丁:Lobelia chinensis Lour.),瓜仁草、细米草、急解索桔梗桔梗半边莲多年生草本植物半边莲株高达15厘米,互生,无柄或近无柄,椭披针线形通常1朵,生分枝的上部腋;花梗长1.2-2.5(3.5)厘米,基部有长约1毫米的苞片2枚、1枚或没有;花冠粉红或白色,长1-1.5厘米;蒴果倒锥状,长约6毫米;种子状,稍扁压,近肉色果期5-......
目录

形态特征

半边莲多年生草本。细弱,匍匐,上生分枝直立,高6-15厘米,无毛。

互生,无柄或近无柄,椭披针至条,长8-25厘米,宽2-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至阔楔形全缘部有明显的锯齿,无毛。

通常1朵,生分枝的上部腋;花梗细,长1.2-2.5(3.5)厘米,基部有长约1毫米的苞片2枚、1枚或者没有,苞片无毛;花萼筒倒长锥状,基部渐细而与花梗无明显区分,长3-5毫米,无毛,裂披针,约与萼筒等长,全缘或下部有1对小齿花冠红色白色,长10-15毫米,面裂至基部,部以下生白色柔毛,裂全部平展于下,呈一个平面,2侧裂披针,较长,中间3枚裂披针,较短;雄蕊长约8毫米,丝中部以上连丝筒无毛,未连部分的丝侧面生柔毛,花药管长约2毫米,部无毛或疏生柔毛。

蒴果倒锥状,长约6毫米。种子状,稍扁压,近肉色果期5-10月。

生长习性

半边莲喜潮湿环境,稍耐轻湿干旱,耐,可在田间自然越冬,生于田埂、草地、沟边、溪边潮湿处。人工种植以沟边河滩较为潮湿处为佳,土壤以沙质土壤为好。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各省区;印度以东的亚洲其它各国也有分布。

繁殖栽培

繁殖

种子

春季4-5月间,新苗长出后,据株丛大小,每株丛可分4-6株不等。然后沟,15-25厘米,株6-10厘米栽种。

扦插

以高温高湿扦插适期,将植株剪下,扦插于土中,温度在24-30℃,土壤保持潮湿,大约十天便可成活,来年春季移栽于大田,大田管理,苗高6厘米左右,大田要勤中耕除草,防旱防涝。

栽培技术

半边莲幼苗期注意松土除草。栽种后施1次农家肥;夏季收获后追施1次畜粪或硫酸铵、尿素等;冬季施腐熟肥或堆肥。遇干旱季要灌从,济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生长

半边莲栽植后,一年可收割两季,头茬在夏季生长茂盛时,二茬在秋季霜降前,收割时用镰刀剪齐后割取,洗净泥沙,除净杂物,直接晒干或干即可。以身干,色鲜、无杂、无霉变、无虫害、青绿色为好,其次欠佳。

病害防治

病虫害

  1. 病害:立枯丝核菌、镰刀菌、葡萄孢菌、腐霉菌。
  2. 虫害:蚜虫、潜蝇、蓟马、白粉虱、蛾蝶类害虫、蛞蝓等。

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1. 植株倒伏。原因:受葡萄胞菌属(Botrytis)侵染起的腐病;受枯苗菌属(Pythium)侵染起的立枯病。解决法:不要让植株生长在长期潮湿的基质里;避免秆在天黑前还处于潮湿的状态;多通,降低空湿度,定期喷施杀菌
  2. 生长旺盛,稀少。原因:施用过多的铵态氮和磷肥;长时间低光照强度;盆过近。解决法:严格控制20-10-20和20-20-20等高铵态氮及磷的配肥的施用量;增加光照强度至30000~60000lux,以阶段性恢复高强度光照。
  3. 叶片上有病斑,叶片有坏死斑块。原因:基质长时间潮湿;低光照;常高频率的浇水,两次浇水间基质完全彻底干;高浓度的面肥。解决法: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4. 植株单薄,分枝少。原因:早期施肥不足;摘(打)次数不足;盆过近。解决法: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药用价值

全草可供药用,含多种生物碱,要为:山梗菜碱(lobeline)、山梗菜酮碱 (lobelanine)、异山梗菜酮碱 (isolobelanine)、山梗菜醇碱 (lobelanidine)。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效,治毒蛇咬伤硬化腹水、晚期吸虫病腹水阑尾炎等功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半边菜

下一篇 半边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