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变异鳞毛蕨

变异鳞毛鳞毛鳞毛植物植株高约50-70厘米。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横卧或斜升,端密被褐棕色披针鳞片鳞片长约1.5-2厘米,端毛状卷簇生; 叶柄长约20-30厘米,最长可达50厘米,禾秆色,基部可粗达5毫米,最 基部密被与端相同的鳞片,向上密被棕色鳞片鳞片落后近光滑;叶片五角状卵形,长约30-40厘米,基部宽约20-25厘米,三回羽状或二回羽状基......
目录

形态特征

变异鳞毛蕨图册横卧或斜升,端密被褐棕色披针鳞片鳞片长约1.5-2厘米,端毛状卷簇生; 叶柄长约20-30厘米,最长可达50厘米,禾秆色,基部可粗达5毫米,最 基部密被与端相同的鳞片,向上密被棕色鳞片鳞片落后近光滑;叶片五角状卵形,长约30-40厘米,基部宽约20-25厘米,三回羽状或二回羽状基部小羽片羽状深裂, 基部下侧小羽片向后伸长呈燕尾状;羽片约10-12对,披针,基部一对最大,长约15-20厘米,基部宽可达10-15厘米,端羽裂渐尖,基部有短柄,柄长约0.5-1厘米;小羽片约6-10对,披针,基部羽片的小羽片上先出,下侧 羽片较大,下侧第一羽片最大,可长达15厘米,基部宽达3厘米,羽状全裂,较小 植株的基部下侧小羽片为羽状深裂,叶片中上部的小羽片为羽状半裂或边缘具锯齿;基部小羽片的末回裂或末回小羽片披针端短渐尖,边缘羽状浅裂或有齿叶脉下面明显,裂叶脉羽状,小分叉或单一。近 革质,干后绿色叶轴羽轴疏被黑色毛状小鳞片,小羽轴和裂中脉面疏被棕色鳞片孢子囊群较大,靠近小羽片或裂边缘着生;囊群盖棕色全缘

产地分布

陕西(佛坪)、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等国也有分布。

孢子繁殖方法

一种变异鳞毛孢子繁殖法,其特征包括以下的步骤:

(1)收集变异鳞毛(Dryopterisvaria(L.)Ktunze)孢子,先在浸泡25~30s,然后再在升溶液中浸泡7~8min,消毒后用无菌水洗;

(2)将上述消毒过的变异鳞毛孢子用无菌水配成悬浮液,加入孢子萌发培养基中,在温度23~25℃,光照强度2000~25001x,光照时间11~13h/d条件下培养,先萌发绿色丝状 体,再发育体,所述的孢子萌发培养基是每升含6~8g琼脂,18~22g蔗糖,其余为MS或1/2MS,pH5.7~5.8的培养基;

(3)将上述体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在温度23~25℃,光照强度2000~25001x,光照时间11~13h/d条件下,培养25~35d后,转入孢子体诱导培养基中,在温度23~25℃,光照强度2000~25001x,光照时间11~13h/d条件下,培养至体出后转入孢子体继代培养基,在温度23~25℃,光照强度2000~25001x,光照时间11~13h/d条件下,培养至成幼孢子体,长出2~3孢子;所述的增殖培养基每升中含有6-苄基嘌呤0.15~0.25mg,萘乙酸0.15~0.25mg,琼脂6~8g,蔗糖28~32g,其余为MS,pH5.7~5.8;所述的孢子体诱导培养基每升中含有激动素6-糠基氨基嘌呤或N6-呋喃甲基腺嘌呤0.44~0.6mg,萘乙酸0.15~0.25mg,琼脂6~8g,蔗糖28~32g,其余为MS,pH5.7~5.8;所述的孢子体继代培养基每升中含有萘乙酸0.05~0.15mg,琼脂6~8g,蔗糖28~32g,其余为MS,pH5.7~5.8;

变异鳞毛蕨图册


(4)将上述幼孢子体分株转接到孢子体生培养基上,在温度23~25℃,光照强度2000~25001x,光照时间1~13h/d条件下,培养至幼孢子体基部长出褐色鳞片的细时,可出瓶移栽,炼苗后移栽至pH值为6.33~6.4的土壤基质培养,所述的孢子体生培养基每升中含有萘乙酸0.25~0.35mg,活性碳4~6g,琼脂6~8g,蔗糖28~32g,其余为1/2MS培养基,pH5.7~5.8。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变色红菇

下一篇 变叶胡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