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扁秆藨草

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Fr. Schmidt )是莎草科,藨草屬丛生或草本植物,具匍匐块茎。秆高可达100厘米,一般较细,三稜叶片扁平,常长于花序,边缘粗糙;小穗卵形或长卵形,锈褐色,具多数鳞片膜质,长褐色或深褐色花药线形花柱长,坚果扁,两面稍凹,5-6月,7-9月结果。分布于中国东北各省、蒙古、山东河北河南、......
目录

形态特征

扁秆藨草丛生或生草本,具匍匐块茎。秆高60-100厘米,一般较细,三稜,平滑,靠近花序部分粗糙,基部膨大,具秆生扁平,宽2-5毫米,向部渐狭,具长叶鞘

苞片1-3枚,常长于花序,边缘粗糙;长侧聚繖花序短缩成头状,或有时具少数辐射,通常具1-6个小穗小穗卵形或长卵形,锈褐色,长10-16毫米,宽4-8毫米,具多数鳞片膜质,长,长6-8毫米,褐色或深褐色,外面被稀少的柔毛,面具一条稍宽的中肋端或多或少缺刻状撕裂,具;下位刚毛4-6条,上生倒刺,长为坚果的1/2-2/3;雄蕊3,花药线形,长约3毫米,药隔稍突出于花药端;花柱长,柱头2。坚果宽倒卵形,或倒卵形,扁,两面稍凹,或稍凸,长3-3.5毫米。期5-6月,果期7-9月。

近种区别

该种和(S. maritimusLinn.)(产欧洲)的区在于柱头仅有2个而不为3个,坚果不为扁三稜而为扁的,且两面稍凹;和(S. compactusHoffm.)(原产德国)的区也在于坚果状;和(S. strobilinusRoxb.)(原产印度)的区鳞片褐色花药显著较长。扁秆藨草

产地生境

扁秆藨草分布于中国东北各省、蒙古、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青海、甘肃、江苏、浙江云南;朝鲜、日本及其琉球岛也有分布。生长于湖、河边近水处,海拔高度2-1600米处都能生长

主要价值

药材基源:扁秆藨草块茎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肝经

功能治:祛瘀通行气消积。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症瘕积聚;胸胁痛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服:汤,15-30克。

主要危害

根扁秆藨草种子块茎繁殖,在连作的稻田中由种子成的实生苗仅占2%左右,而98%是由块茎成的再生苗。越冬的块茎呈球状,有3-5

春季当环境适宜时,顶芽萌发出土成再生苗。长江流域3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土的再生苗,由于地上生长,累积养分,在端逐渐膨大,块茎,称“夏果”。当地上部分始时,夏果又可萌发再生苗,并陆续以上述式产生新块茎7月上旬以后由于光照逐渐缩短,温度渐低,地下发育4-5个节间后,在其成新的球块茎(秋果),进越冬。期5-6月份,果期7-9月份。为稻田的恶性杂草,危害严重。除侵入水稻田外,常生长湿地、河岸、沼泽等处。

防治方法

防除应采取农艺措施和化除草相结法。

农艺措施

要有:建立地平沟畅、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产环境;结种子处理清除杂草的种子,并结耕翻、整地,消灭土表的杂草种子;实定期的水旱轮作,减少杂草的发生;四是提高播种的质量,一播全苗,以苗压草。

除草

多数地采用一次性封杀,就是在播种(催)后1-3天,亩用40%“直播青”可湿性粉6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时田保持湿润。3天后恢复正常灌水和田间管理。通过化除后,如果后期仍有一定量的杂草,可采取针对法进补除。

以稗草、千金子的田块,在杂草3-5期,可用10%千金乳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针对法进喷雾。用药前一天田间必须放干水,药后2天再恢复正常管理。

莎草、阔杂草为的田块,在播后30天左右,亩用10%水星可湿性粉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150毫升混用,兑水30公斤针对法喷雾。水浆管理同上。

田间各种杂草共生,可用48%苯达松水75-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150毫升混用,采用针对法喷雾。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扁竹兰

下一篇 扁樱桃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