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杯苋根

杯苋多年生草本,高30-50cm。细长。种子卵状长,极小,褐色,光亮。、果期6-11月。分布于华南及台湾云南等地。生于山坡灌丛或小河边。杯苋:Cyathula prostrata)是杯苋属的植物生长于海拔800米至1,58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灌丛以及小河边,药用杯苋具有清热解毒、活化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痢疾毒蛇咬伤等症。多年生草本,高30-50cm。细长。上升......
目录

形态特征

杯苋叶片翠绿,根茎微红。杯苋:Cyathula prostrata)是杯苋属的植物生长于海拔800米至1,58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灌丛以及小河边,药用杯苋具有清热解毒、活化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痢疾毒蛇咬伤等症。

杯苋多年生草本,高30-50cm。细长。上升或直立,钝四棱,具分枝,有灰色长柔毛,部带红色,加租,基部数定根对生;叶柄长1-7mm,有长柔毛;叶片状倒卵形状长,长1.5-6cm,宽6-30mm,先端钝,微凸,中部以下骤然变细,基部,上面绿色,幼时带红色,下面苍白色,两面有长柔毛,具缘毛。总状花序由多数丛而成,生和最上部腋生,直立,长4-35cm;总梗延伸,不分枝,密生灰色柔毛;丛具长约1mm的花梗,在花序下部的丛间离较远,愈向上离愈近,初直立,后展,最后反折,下部丛由2-3朵两性及数朵不育而成,愈向花序上部,不育愈减少,最上部丛仅有1朵两性,而无不育果实成熟时,整个落;苞片长1-2mm,先端长渐尖,授粉后反折;两性花被卵状长,长2-3mm,淡绿色,先端渐尖,具凸尖外面有白色长柔毛,面无毛,具3-5雄蕊丝长3-4mm,基部连部分仅长1mm;退化雄蕊,长0.5mm,先端截形,具2浅裂或凹缺。胞果,直径约0.5mm,无毛,带绿色不育花被苞片黄色,长约1.5mm,后稍延长,先端钩状,基部有长柔毛。种子卵状长,极小,褐色,光亮。、果期6-11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坡灌丛或小河边。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华南及台湾云南等地。

主要价值

杯苋根汉语拼音:bei xian gen

拉丁植物:Cyathula prostrata(L.) Bl.[Achyranthes prostrata L.」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植物杯苋

药源态:见杯苋条.

功效分类:清肠利湿药.

治:痢疾.

性味:苦;性凉.

功效:清肠利湿.

用法用量服:汤,9-15g。出处

药材基源: 为植物杯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杯菊

下一篇 杯苋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