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波棱瓜

波棱瓜,为子叶植物葫芦植物波棱瓜果实,性,味苦黄疸型传染性炎,消化不良的一种药物。一年生攀援草本;纤细,有棱沟,初时具疏柔毛,最后变近光滑无毛。叶柄长4-8 (-10)厘米,具与一样的毛被,后渐落;叶片膜质,卵状心形,长6-12厘米,宽4-9厘米,先端尾状渐尖,边缘具细齿,或有不规则的角,基部心形,弯缺张,宽、深均为1-2厘米,两面粗糙,初时具黄褐色长柔毛,后渐......
目录

形态特征

一年生攀援草本;纤细,有棱沟,初时具疏柔毛,最后变近光滑无毛。叶柄长4-8 (-10)

波棱瓜厘米,具与一样的毛被,后渐落;叶片膜质,卵状心形,长6-12厘米,宽4-9厘米,先端尾状渐尖,边缘具细齿,或有不规则的角,基部心形,弯缺张,宽、深均为1-2厘米,两面粗糙,初时具黄褐色长柔毛,后渐落,叶脉隆起,具长柔毛;卷须2歧,近无毛。雌雄异株雄花:通常为单生同一总状花序并生,单生花梗长达10-16厘米,具5-10朵总状花序,长达12-40厘米,有疏柔毛;花梗长2-6厘米,疏生长柔毛;花萼筒上部膨大成漏斗状,下部管状,长2-2.5厘米,端直径8-9毫米,基部径2毫米,被短柔毛,裂披针,长8-9毫米;花冠黄色,裂急尖,长20-22毫米,宽12-15毫米;雄蕊丝丝状,长2-3毫米,花药长5-6毫米;退化雌蕊近钻,长4-5毫米。果梗粗壮,长1-2厘米;果实阔长三棱状,被长柔毛,成熟时3瓣裂至近基部,里面纤维状,长7-8厘米,宽3-4厘米。种子灰色,长,基部截形,具小尖头,端不明显3裂,长约12毫米,宽5毫米,厚2-3毫米。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

常生于海拔2300-3500米的山坡灌丛及林缘、路旁。

分布范围

产于西藏云南。国外分布于印度尼泊尔

主要价值

性味

性味归经】:性,味苦。”入

功效

【功能治】泻肝;清胆热黄疸型传染性炎;胆囊炎,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服:汤,1~3钱。

性味】味苦;性

【用法用量】服:汤,3-9g;或入

【摘录】《中华本草》

医药

《部藏标》。【藏药】色吉美多:种子用于赤巴病,病,消化不良《部藏标》。色借美朵:种子治赤巴病,病,消化不良《中国藏药》。色启美多:种子黄疸炎,胆囊炎,消化不良果实胆囊炎《民族药志二》。色吉美多,色启美多:种子黄疸型传染性炎,胆囊炎,消化不良《滇省志》、《滇药录》、《藏标》。赛吉麦朵:种子六脏热病病,炎,胃病[1]。【蒙药】阿拉坦一其其格,色吉美多:种子黄疸型传染性炎,胆囊炎,消化不良《蒙药》。阿拉坦其其乌热,斯日吉莫都格:种子用于热性希拉病[194]。

果实:苦,清热解毒柔肝。用于黄疸消化不良种子:平,泻,解毒。

物种区别

该种在鉴时容易和三棱瓜 Edgaria darjeelingensis C. B. Clarke 混淆,两种的外形体态十分相像,但该种药室纵向3回折胚珠下垂生,花萼筒稍宽而有毛;而后者的药室直而不折胚珠水平生,花萼筒窄而无毛。

栽培繁殖

波棱瓜子波棱瓜塞季美朵、塞美塞古(Herpetospermum pedunculosum Baill.),为葫芦波棱瓜一年生攀援状藤本植物[1,2],在西藏要分布于藏东南地区海拔2600~3000m的山坡林缘及村寨等附近。果味苦,晒干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柔肝,治黄疸性传染性炎,消化不良等症。波棱瓜作为藏药中的一种重要药用植物,近年来市场对波棱瓜子需求逐渐加大,但受西藏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限制,波棱瓜西藏人工栽培较少,为此笔者据以往数年的田间生产验,特总结藏东南地区的波棱瓜人工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藏药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

选地

波棱瓜的生物习性,选择2600~3000m的生境进人工栽培比较适宜。波棱瓜喜肥喜光,不耐水,应选择地势高岗、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的向阳地块作为种植地。

由于野生波棱瓜生境土壤肥力较高,而藏东南地区土壤肥力状况一般较差,因此,种植地块还要增施有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左右,施肥后平整土地。

播种

以林芝河谷地区为例,一般春季播种时间为5月中下旬,采用式,施用底肥后,每播中3~5粒种子,覆土3~4cm厚,株控制在0.50 m×0.70 m左右,密度过大容易导致波棱瓜雌株率降低,影响产量。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藏东南地区夏季雨水较多,加之温度适宜,杂草生长速度快,对波棱瓜的正常生长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在波棱瓜没有搭架甩蔓并能有效遮光抑制杂草前,应波棱瓜长势,及时进中耕除草,一般在杂草5cm左右高度时就要及时人工或喷药清除。

追肥藏东南地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栽培管理过程中应结中耕除草,在初果期和结果中期进追肥2次,一般混施尿素200kg/hm2、过磷酸钙150~225kg/hm2。

水分管理波棱瓜苗期需水不多,只要地表2~3cm处有湿土即可正常生长,进入结果期后,需水量较大。相对于黄瓜南瓜等瓜类作物,波棱瓜生长势较差,不耐旱涝,在人工栽培过程中,一面要注意及时挖沟放垄排水,以防田间积水,另一面,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坚持小水勤灌,随灌随渗的原则,浇水后应及时喷洒药,避免“腐病”的发生。

间苗植株进入2 期后应及时间苗,间苗一般留强不留弱,同时还要注意的是,间苗一般只拔去雄株,但切不可将雄株全部拔去,一般留1/5左右的雄株即可,但藏东南地区的波棱瓜雄雌株比例远远高出这个数值,因此间苗一般只间雄株即可。

搭架多用竹竿搭架,木杆也可,竹竿的长度在1.5~2.0m左右即可,杆子直立苗株附近,插杆深度15~20cm,每竹竿每隔半米高度拉横一道,将每的竹竿都连接起来,便于波棱瓜布蔓,立竿后应及时苗杆架。

病害防治

波棱瓜不耐水,而且藏东南地区夏季昼夜温差较大、空湿度较大,藏东南地区人工种植的波棱瓜要是腐病和细菌性角斑病,虫害危害很小。

对于波棱瓜腐病,可用“地菌灵”或“敌克松”等药种子拌种,如植株发病,可用“腐宁”或“地菌灵”喷雾或灌防治;而对于细菌性角斑病,可采用“乙膦铝”或氢氧化铜等药防治,氢氧化铜等药在结果期应慎用,避免伤果。

采收贮藏

藏东南地区波棱瓜的采收时间始于9月中下旬。波棱瓜果实的成熟过程较为特,即使植株下部的果实成熟,上部的蔓还在继续挂果,波棱瓜果实采收期较长。如不及时采收,波棱瓜种子就会从果壳中落,因此在波棱瓜果实外皮发黄果实尖端发褐时就应即时采收。

采收的果实应放于通的地干,在果壳完全裂后,翻动或抖动果壳,收集种子于通处晾干,但应避免阳光曝晒。收获的种子过清选后要达到色泽黑亮、籽面平整、无翘、无麻裂的外观要求,以保商品质量。种子置于通、阴凉、干处贮藏,留种的种子要避免阳光直射,以防率降低。

参考文献

[1] 李隆云,德吉拉姆,卫莹芳,等.藏药波棱瓜子的文献查考[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 (12):893-895

[2] 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出版社,1999,73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波棱瓜子

下一篇 波斯菊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