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叶瓜馥木

白叶瓜馥木藤,中药。为荔枝科攀援灌木植物瓜馥木。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入药。出自《贵州民间药物》,具有祛湿、通、止之功效。现代研究,乌藤还具有抗肿作用,可能通过提高免疫功能而起到抗肿作用。乌藤毒副反应很小。此外,有萝藦科同药物,亦具有抗癌等功效。药藤、通、确、牛索藤、大饼藤。英文 Root of Glaucescent......
目录

基本介绍

藤、通、确、牛索藤、大饼藤。

英文 Root of Glaucescent Fissistigma

拉丁药 Radix Fissistigmae Glaucescentis

植物(Hance) Merr.

药用部位 以植物入药。

功效分类 温药;通药。

附注 植物描述,详见词条:瓜馥木

中药药性

性味归经

味微辛、涩,性温。归肝经

功效

湿;通;止。用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骨折外伤

各家论述

⑴《贵州民间药物》:“治痨伤,除湿。”

⑵《全国草药汇编》:“通,止湿骨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外用治骨折外伤。”

用法用量

服:汤,10-20克,亦可服。外用:适量,研末调

药方选录

治痨伤,湿:乌藤21克,铁筷子香血藤各15克。500克,日服三次,每次15克。(贵州明间药物》)

化学成分

皮含瓜馥木碱(fissicesine),瓜馥木碱N-氧化物(fissicesine N-oxide),碱(liriodenine),籽宁(atherosperminine),籽宁N-氧化物(atherosperminine N-oxide),氧代克列班宁(oxocrebanine),库夫明(kuafumine)。皮含离生木瓣树胺(discretamine),巴婆碱(asimilobine),克列班宁(crebanine),N-甲基籽宁阳离子(N-methyl atherosperminium),羟基木荔枝碱(norannuradhapurine)。木含离生木瓣树胺,克列班宁,氧代克列班宁,碱,籽宁,N-去甲基籽宁(N-noratherosperminine),N-甲基籽宁阳离子,羟基木荔枝碱。

药理作用

藤对大和小移植性肿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乌藤注射液20g(生药)/kg静注射对大瓦克肉瘤(W256)抑制率为61.6%;对小肉瘤(S180)、子宫颈癌(U14)、肝癌(HSC)及艾氏腹水癌(EAC)的抑制率分为59.74%,65.98%,43.6%,56.67%。注射对实体的抑制率分为S180 53.45%,HSC34%,EAC70.8%。连续皮下注射10d,对腹水癌的抑制率分为EAC45.45%,网状细胞肉瘤腹水型(RAS)56.06%,淋巴1号(L1)52.1%,肝癌腹水型54.55%,S18048.89%。

藤抗肿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实验研究表明其纯生物碱抗肿的细胞毒作用并不明显,可能通过提高免疫功能而起到抗肿作用。乌藤毒副反应很小。

药材来源

品种考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药材基源

荔枝植物瓜馥木(Hance) Merr.的

产地溯源

产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贵州台湾等地。

药材鉴定

性状鉴

,略弯,直径0.5-1.5cm。表面棕黑色,具浅纵皱纹及点状突起的细痕。质硬,断面皮部棕色,木部灰黄色,有细密放射状纹理和小孔。微香,味微苦、辣。

显微鉴

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黄棕色木栓细胞。皮部宽厚;韧皮纤维薄壁组织相间排列;韧皮射线呈喇叭状,外侧有石细胞在。成层明显。木质部发达,导管单个在或2-3个径向相连。该品溥壁细胞含淀粉粒和草酸钙晶。

鉴定

(1)取该品粗粉5g,加乙醇适量回流提取1h,滤过。滤液浓缩至浸膏状,加少量2%盐酸捏溶,滤过。滤液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产生红棕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2)上述酸不溶部分用少量乙醇溶解,加少量镁粉及浓盐酸,溶液显鲜红色。(检查黄酮类)

其它相关

中药通光散

:乌藤、奶浆藤、通等。

药材基源:为萝藦植物藤(Roxb.) Wight et Arn.的藤、

性味功效:味苦;性微清热解毒;止咳平喘;通利湿通乳;抗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叶花柴

下一篇 白叶火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