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土茯苓

茯苓,中药。为药材茯苓块切去茯苓后的白色部分,通常为中药饮。古人称茯苓为“四时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温、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宁之功用。现代医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及保肝脏作用。但虚寒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I),棕榈......
目录

形态特征

白茯苓的图片肖菝葜 攀援灌木。无毛,小有钝棱。互生;叶柄长l-3cm,在下部1/3-1/4处有卷须和狭鞘;纸质,卵状被针心形,长6-20cm,宽2.5-12cm,先端渐尖或短渐尖,有短尖头,基部多少心形5-7条,小网状。花序生于腋,或生于褐色苞片;总便扁,长1-3cm;花序托球花梗纤细,长2-7mm,雄花花被筒长或倒卵形,长3.5-4.5mm,端有3枚钝齿雄蕊3枚,长约为花被的2/3,花药长为丝的1/2强;雌花花被卵形,长2.5-3mm,具3枚退化雄蕊,子房卵形柱头3裂。浆果

主治

白土茯苓小便淋涩;白浊;带下;疮毒,扭伤,消肿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1800m的山坡密林中或路边杂木林下。

采收和储藏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芦茎,洗净,切,晒干。

分布范围

白土茯苓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功效分类

清热利湿药;解毒消肿药

生药材鉴定

白土茯苓生药材图1.性状鉴呈不规则块状,长10-30cm,直径5-8cm,表面黄褐色,粗糙,有坚硬的须根残基,断面周围白色,中黄色,粉性饮厚l-3cm;切面稍粗糙,亦有小亮点,质软,味淡。

2.显微鉴横切面:表皮落,下皮细胞3-5列,黄棕色,排列紧密,壁较厚,可见壁孔。皮层有粘液细胞,含针晶束。维管束在,多为周木型,木质有数个直径近似的导管

3.理化鉴:参见“土茯苓”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地牛

下一篇 白叶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