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杨树皮

白杨皮(《师集验》)。为杨柳科植物山杨的树皮性味:苦,。有祛瘀,消痰之功能。风痹,脚,扑损瘀血妊娠下痢,牙痛疮。乔木。树干细长挺立,高至20米。一年生黄褐色,有光泽;多年生青灰色或暗灰色皮孔明显。叶芽长0.5~1厘米,卵,通常有4鳞片互生;大小状颇多变异,近三角,通常长3~7.5厘米,宽3~8.5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叶柄长......
目录

形态特征

白杨树

乔木。树干细长挺立,高至20米。一年生黄褐色,有光泽;多年生青灰色或暗灰色皮孔明显。叶芽长0.5~1厘米,卵,通常有4鳞片互生;大小状颇多变异,近三角,通常长3~7.5厘米,宽3~8.5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叶柄长3~6.5厘米,嫩上的有长至14厘米,叶柄长至8.5厘米者。葇荑花序放;雄花序长11.5厘米,雄蕊4~11枚,花药或卵红色紫色雌花序长7~15厘米,子房无梗,花柱极短,柱头分裂,扁平。花盘为狭长漏斗状,缘有毛。蒴果状纺锤种子卵形卵形,淡褐色,种柄长,生多数长细毛。期3~4月。

生长环境

喜欢海拔较低处,多生长于山坡。

分布范围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地。

主要价值

功能

①《唐本草》:肿,四肢缓弱不随,毒游易在皮肤中,癖等。服之。

②《本草拾遗》:去风痹宿,折伤,沥在肉间,痛不可忍,及皮肤瘙肿,杂五木为汤,捋浸损处。

③《日华子本草》:治扑损瘀血,并须服,膏可续筋

④《纲》:浆水入盐含漱,治疮。

①治项下秫米三斗,炊熟,取白杨皮十两,勿令见,切,水五升,取二升,末五两,如常酿,每旦一盏,日再服。(《外台》)

②治妊娠下痢:白杨皮一斤。细切,以水一大升,取二小升,分三服。(《千金》)

③治牙痛:白杨皮,含之。(《师集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松塔

下一篇 白杨树根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