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梅花

白梅花 白梅绿萼的一种《纲拾遗》,也称作绿《药材》。来源于蔷薇植物蕾。【药材】:干蕾,呈,直径4~8毫米,基部常带有小梗。苞片3~4层,褐色鳞片状。苞片萼片5枚,淡黄褐色,微带绿色,卵覆瓦状排列,基部与花托花瓣5枚或多数,白色或黄白色,紧紧相抱。花瓣包含许多黄色丝状的雄蕊。中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有细长的花柱。质轻。香,味淡而涩。以匀净、完整、含苞未......
目录

形态特征

白梅花药材】:干蕾,呈,直径4~8毫米,基部常带有小梗。苞片3~4层,褐色鳞片状。苞片萼片5枚,淡黄褐色,微带绿色,卵覆瓦状排列,基部与花托花瓣5枚或多数,白色或黄白色,紧紧相抱。花瓣包含许多黄色丝状的雄蕊。中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有细长的花柱。质轻。香,味淡而涩。以匀净、完整、含苞未放、萼绿白、气味清香者为佳。

蔷薇科李属 态描述:落乔木,少有灌木,高达10米;小细长,端尖,绿色,无毛。卵形卵形,长4~10厘米,宽2~5厘米,边缘有细密锯齿,幼时两面有短柔毛,逐渐落,或仅在下面沿叶脉有短柔毛柄长约1厘米,近端有2腺体。1~2朵,直径2~2.5厘米;花梗短或几无梗;萼筒钟状,有短柔毛,裂卵形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味香,倒卵形雄蕊多数,离生,稍短或稍长于花瓣心皮1,密生短柔毛。核果近球,两边扁,有沟,直径2~3厘米,黄色或带绿色,有短柔毛,味酸;核卵,有蜂窠状孔

分布范围

【产地】:我国南地区多有生产如江苏、浙江等省。

主要价值

【化成分】:蕾含挥发油,要为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

性味】:酸涩,平。

①《纲》:"微酸,涩,无毒。"

白梅花组图

②《百草镜》:"性。"

③《食物宜忌》:"味酸,涩,性平。"④《饮新参》:"苦微甘。"

归经】:《本草再新》:"入。"

【功用治】:舒,和化痰。治胃气痛,食欲不振头晕,瘰疬。

①《本草原始》:"清头,利,去壅滞上热。"

②《百草镜》:"郁。粥食,助清阳上升。"

③《纲拾遗》:"安定魂,解痘毒。"

④《饮新参》:"红解郁,治头目痛绿萼,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用法与用量】:

服:汤,0.8~1.5钱;或入。外用:贴。

产江苏、浙江安徽宣城等地。

花冠红色者,称为红态与白梅相似,但较白梅稍大,花冠红色,重瓣,萼红褐色四川、湖北等地。但药用以白梅,红则较少使用。

【选】:

白梅花①治部梗塞感(但无阳性体征):绿萼二钱,饼二个。服。(苏医《草药手册》)②治上生疮:白梅瓣贴之,如裂出者即止。(《赤水玄珠》)

③治瘰疬:鸡蛋一孔,入绿萼者七朵,封,饭上热,去食蛋,每日一枚,七日。(《纲拾遗》)

④预稀痘疹:每年腊月清晨,摘带绿萼蕊一百朵,加上白糖,捣成小饼,令食之。(王玷桂《不药良》)

⑤治已出未出,不起不发,隐在皮肤,并治麻症斑症:一两,桃仁、辰砂、甘草各二钱,丝瓜五钱。为末,每服五分,参苏汤下。(《赤水玄珠》)

【产季】:立春前后采收。过早太嫩,外有红色萼片;过迟花瓣放,不符质量。

【产地加工】:将苞与蒂一起摘下,晒干,除去梗屑即可。或用微干,时不宜过长,需轮流换,不能一次干,以防焦和色变暗。

【品质优劣】:以身干,匀净、色新鲜含苞未放、气味芳香者为佳。

【成分】:蕾含挥发油,油中要含苯甲酸、异丁香油酚、苯甲酸

【效用】:升阳、解毒、生津郁。治热壅滞,暑热烦躁、瘰疬结核、肿毒。

【贮藏】:放置干处,防生霉及虫蛀。


采集方法

白梅采集:1~2月间采集含苞待放的蕾,摊置席上,晒干。雨天可用炭

花冠红色者,称为红态与白梅相似,较白梅稍大,花冠红色,重瓣,萼红褐色

白梅花但药用以白梅,红则较少。

性状鉴别

本品为蔷薇植物Prunus mume(Sieb.)Seib.et Zucc.的干蕾。原植物系落乔木,野生与栽培均有。商品称家与野,均可入药。家为白绿萼,花瓣多,故俗称“白梅”或“绿萼”,其质量较佳。亦有为红衣、黄萼者,俗称“红”,药用较少。野为白黄萼花瓣少,质量较次。蕾呈大黄豆,直径4~8mm,基部常带有花梗苞片3~4层,褐色鳞片状,苞片5枚,灰绿色或淡黄褐色,卵,复瓦状排列,基部与花托花瓣多数通常卷折皱缩,白色或黄白色,倒广卵形,有红棕纹从基部射出。有多数雄蕊着生于花托边缘,中有长卵形子房,密生细毛,并有一细长花柱,质轻。清香,味淡、微涩。

饮片

白梅花【饮性状】:呈类球,直径0.3~0.6cm,有短梗。苞片数层,鳞片状,棕褐色花萼5,灰绿色或棕红色。花瓣5或多数,黄白色或淡红色清香,味微苦、涩。 炮制法:拣去杂质,去梗,筛去灰土即得。

炮制作用】:使药物净洁。

相关诗词

白梅 姿物语·李煜

流云过,一落索,好似水又如昨

谁在林间月下吹那一支

牵白衣,倾江左,人生如雪最寂寞

又是十年如梦一坛醉

金缕鞋,步香阶,杳杳迢迢去长街

人间七月初七明雪吼悲

拍阑干,石裂,临可再飘香屑

倾了故国还踏马蹄清夜月

谁在摘

谁在月下摘那一白梅你还记得吗,

那一年为你披发长歌剑试天下

白梅,簪髻侧,谁在月下唱情歌

难道你还不懂堪折时直须折

唱情歌,谁来和,美人如一水隔

最是回眸一笑人间无

白梅

青莲,绽天边,远道芳草思绵绵

黯了音容难抛相思因缘有无间

羡只羡,梁上燕,若是天也遂人愿

但愿来生年年岁岁能相见

卜算子·咏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史料记载

农本草》首先指出的药用价值:“实味酸平,下气,除热烦满,安,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去青黑,蚀恶肉。”果因加工法不同,成品有白梅乌梅之分。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即记载了这种加工法。作白梅法:“子酸,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乌梅法:“亦以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于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药物家李时珍认为:乌梅能“敛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蛔厥吐利,消肿涌,杀虫,解毒、马汗毒、硫黄毒。”白梅则“治中惊痫喉痹痰厥僵仆者,取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崩。”

由此可见的药用范围很广。近代医界研究表明,蕾能郁,生津化痰,活解毒;研末可治黄疸乌梅肉具敛涩肠,杀虫生津功能,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含挥发油,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乌梅柠檬酸、谷甾醇,成熟后含氢氰酸。金黄葡萄球菌,大肠伤寒伤寒痢疾、结核等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减少豚蛋白质过敏休克死亡的发生。

此外,可提取芳香油,据清赵敏《本草纲拾遗》记载:“海澄人善蔷薇露,取之如烧法,每一壶滴少许便芳香。”古人据芳香油与水的沸点不同,利用分馏技术,将芳香油提取出来,用作食品的添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椴

下一篇 白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