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檀

白檀 白檀(拉丁:Symplocos tanakana Nakai),称乌子树、白、山葫芦,是山矾山矾属落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树高2到4米,或倒卵形,长3到11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尖细锯齿中脉凹入;花序花冠白色五裂。产于东北、华北、长江以南及中国台湾,朝鲜、日本等地也有分布,生于阳坡疏林及灌丛中。春,秋结蓝果。作为多功能树种,白檀不仅具有油用、绿化、生态修......
目录

形态特征

白檀灌木或小乔木;嫩有灰白色柔毛,老无毛。膜质或薄纸质,阔倒卵形、椭状倒卵形卵形,长3-11厘米,宽2-4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边缘有细尖锯齿面无毛或有柔毛,通常有柔毛或仅上有柔毛;中脉面凹下,侧脉面平坦或微凸起,每边4-8条;叶柄长3-5毫米。

花序长5-8厘米,通常有柔毛;苞片早落,通常条,有褐色腺点;花萼长2-3毫米,萼筒褐色,无毛或有疏柔毛,裂卵形,稍长于萼筒,淡黄色,有纵纹,边缘有毛;花冠白色,长4-5毫米,5深裂几达基部;雄蕊40-60枚,子房2室,花盘具5凸起的腺点。核果熟时蓝色,卵状球,稍偏斜,长5-8毫米,端宿萼裂直立。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各地;朝鲜、日本印度也有分布。北美有栽培生长在海拔760-2500米的山坡、路边、疏林或密林中。

繁殖栽培

繁殖

白檀(图7)

种子的采集与处理:选择壮年白檀树作为采种母树,采种时间9月下旬至10月上句,切忌掠青早摘。采后果实需要堆沤3-5天,待果皮软熟后装入布袋反复搓洗,除去果皮及杂质得到种子种子千粒质量140克左右,含水量应保持在30%左右,忌失水,不宜日晒或干藏。种子在播前或处理前应吸足水。种子透水性良好,浸种24小时后,种子吸水量可达到30-40%。白檀种子的强迫性休眠可用酸蚀处理,一般用比重1.84的浓硫酸酸蚀5.5小时后置流水中冲洗18小时,减少种壳对种约束,增加种皮的透性。用赤霉素处理可调控解除种子的生理休眠。酸蚀和赤霉素两者配,在强烈人工或自然变温条件下,能使白檀当年播种出苗率达到44%左右;单一法处理过的种子当年发率不太高,要待第2年萌发

适时播种:播种时间为4月中下旬,播种法为人工撒播或条播,每平米可播种12-24克,覆土宜浅。条播20厘米,播种沟深8厘米,先在沟底施已腐熟的基肥,基肥上盖6厘米厚的园土,然后播种。若进苗移栽可加大播种密度,播种量为75-100千克/667平米。播种后覆土厚1.5厘米,最好用稻草覆盖,可起到保湿、抑制杂草的作用,盖草厚度以能保苗床不过干过湿为度。

栽培技术

圃地选择:选择避阴凉、地势平坦不积水、排灌便的圃地,土质要求疏松湿润、沙质壤土土壤深翻20-30厘米,清除石块、杂草。结翻耕施入优质腐熟有机肥45吨/公顷。同时圃地要结土壤深挖翻晒,杀虫灭菌,杀虫用50%锌硫磷2克/平米,混拌适量细土,撒于土壤,表面覆土;杀菌用3克/平米代森锌,混拌适量细土,撒于土壤。然后整平苗床,苗床东西走向,稍加镇压再筛盖一层10厘米的基质(土灰、河沙、黄心土各1/3),床面宽1米,床高20厘米,步道宽35厘米。如在向阳阔处作床播种,则需要搭建荫棚,高度1.5米左右,要求盖双层遮阳网,降低圃地的光照强度。

苗期管理:5月初,幼苗始出土,此时应及时拔除苗圃杂草。除草后结松土,施0.11%的稀薄氮肥水,以利幼苗生长。苗期如有小地老虎危害幼苗,可用敌百虫、菊酯类药喷施防治。发生严重的地块,在幼虫3龄前喷撒2.5%的敌百虫粉2-3千克/667平米。施毒土的法是:2.5%溴氰菊酯毒土1:2000(药:土或沙)或20%杀灭菊酯1:2000,用量为20-25千克/667平米,对低龄及大龄幼虫都有效。6-9月是苗木生长旺季,必须做到勤除草、多施肥,肥料以氮肥为。雨季苗床四周应挖深沟,利于排水,以防雨天积水伤。7-8月,肥水中应增施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增强其抗性。9月以后不再施肥。

定植管理:1年生苗高40厘米左右,第2年春季30厘米×30厘米的株定植培育,也可在圃地继续留床培育。2年生苗高80-100厘米,地径1-1.5厘米。这时便可出圃造林或作绿化大苗培育,培育大苗需60厘米×60厘米的株移栽管理。白檀抗逆性强,极少遭受病虫危害。

主要价值

药用:白檀药用;皮与作农药用。

观赏:白檀繁茂,白蓝果,甚是好看,尤其是早春飘着阵阵香,不是桂花胜似桂花,是极具发前景的园林栽培观赏树种。

材用:白檀其材质优良,可用作工业及建筑用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檀根

下一篇 白榔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