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簕枝叶

白簕,性微,苦味中药材,生境分布生于村落,山坡路旁、林缘和灌丛中,垂直分布自海平面以上至3200米。 分布于中南至西南各地。药用部位以皮、嫩入药。攀援状灌木,高1-7m。细弱铺,老白色,新棕黄色、疏生向下的针刺,刺先端钩,基部扁平。互生,有3小,稀4-5;叶柄长2-6cm,有刺或无刺;小叶柄长2-8mm;叶片卵形至椭状长,稀倒卵形,中央一最大,长4......
目录

形态特征

攀援状灌木,高1-7m。细弱铺,老白色,新棕黄色、疏生向下的针刺,刺先端钩,基部扁平。互生,有3小,稀4-5;叶柄长2-6cm,有刺或无刺;小叶柄长2-8mm;叶片卵形至椭状长,稀倒卵形,中央一最大,长4-10cm,宽36.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上面上疏生刚毛,下面无毛,边缘有细锯齿或疏钝齿侧脉5-6对。花序3-10,稀多至20个组成生的花序花序,直径1.5-3.5cm;总花梗长2-7mm,无毛;萼筒边缘有5小齿黄绿色,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2mm,时反雄蕊5,丝长约3mm;子房2室,花柱2,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核果浆果状,扁球,直径约5mm,成熟果黑色期8-11月,果期9-12月。

成份 要含有:3α,11α-二羟基-羽扇-20(29)-烯-28-酸[3α,11α-di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三十烷醇(triacontanol),三十二烷醇(dotriacontanol),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等成分。要含脂肪酸(fatty acid),正十五烷酸(n-pentadeca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七烷酸(margar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生酸(arachidic acid)等成分。

生长环境

生境分布生于村落,山坡路旁、林缘和灌丛中,垂直分布自海平面以上至3200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南至西南各地。

主要价值

: 白簕

:白茨白勒

汉语拼音:Bái Lè Zhī Yè

白簕枝叶组图英文:Acanthopanox trifoliatus (L.)Merr.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Merr.

科属分类: 五加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活消肿药;除湿敛疮药

性味:味苦;辛;性微

药材基源:为五加植物白簕的嫩

用法用量:服:汤,9-30g;或水泡服。外用:适量,捣;或汤洗。

中药: 皮:三加皮:嫩:白簕:三加花

性味功能

白簕枝叶:苦、辛,凉。 嫩:苦、辛,微:能清热解毒,祛湿,活疏筋。 嫩:清热解毒,活消肿,除湿敛疮。 :解毒敛疮。

治用法

:感冒发热,咽痛,头痛,脘疼痛,泄泻,痢疾,肋痛,黄疸,湿痹痛,腿酸痛,跌打骨折

,乳痈,疮疡肿毒,蛇虫咬伤

:感冒发热,咳嗽胸痛,痢疾,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刀伤,疖,疮,湿疹,疥疮,毒虫咬伤:漆疮

服用

1. 感冒发热:三加15-60克。水服。(广西本草选编)

2. 咳嗽及哮喘:刺三加15克,倒生15克,葵15克,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3. 麻疹肺炎:白簕、青桐木麦冬桑白皮各6克,葛根9克。水服。(梧州地区草药)

4. 湿关节痛:(白簕)30-60克。酌加水各半服。(福建民间草药)

5. 湿疹:(白簕)30克,猪肥肉服;另取(白簕)适量,水外洗。(福建药物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粉蕨

下一篇 白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