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粉藤

白粉藤 白粉藤,中药。为葡萄白粉藤植物白粉藤Cissus repens(Wight et Arn.)Lam.的或藤。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化痰结,消肿解毒,祛之功效。常用于颈淋巴结结核,扭伤骨折劳损,湿骨痛神经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小儿湿疹。为葡萄白粉藤植物白粉藤 (Wight et Arn.)Lam.的或藤。产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越南、菲律......
目录

来源

葡萄白粉藤植物白粉藤 (Wight et Arn.)Lam.的或藤

分布区域

产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疏林或山坡灌丛,海拔100-1800米。

炮制方法

鲜用或晒干。

生理特性

草质藤本。小,有纵棱纹,常被白粉,无毛。卷须2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对生。状卵,长5-13厘米,宽4-9厘米,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每侧有9-12个细锐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基出3-5,中脉侧脉3-4对,网不明显;叶柄长2.5-7厘米,无毛;托叶褐色,膜质,,长5-6厘米,宽2-3厘米,无毛。花序生或与对生,二级分枝4-5集生成伞花序梗长1-3厘米,无毛;花梗长2-4毫米,几无毛;蕾卵,高约4毫米,钝;萼杯,边缘全缘或呈波状,无毛;花瓣4,卵状三角,高约3毫米,无毛;雄蕊4,花药,长略甚于宽或长宽近相等;花盘明显,微4裂;子房下部与花盘合生花柱近钻柱头不明显扩大。果实倒卵,长0.8-1.2厘米,宽0.4-0.8厘米,有种子1颗,种子倒卵,基部有短,表面有稀疏突出棱纹,种脐种子面下面1/4处与种脊无异,种脊突出,部中棱突出,向上达种子上部1/3处,侧洼呈沟状,达种子上部。期7-10月,果期11月至翌年5月。

入药部位

或藤

性味

:味淡、微辛,平。藤:味苦,性

归经

功效

化痰结,消肿解毒,祛

主治

用于颈淋巴结结核,扭伤骨折劳损,湿骨痛神经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小儿湿疹

用法用量

10-15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患处。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粉蝶

下一篇 白粉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