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夏枯草
简介
【拉丁名】Dracoc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
【性味归经】①《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苦辛,寒。”②《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辛,寒。”入肺,肝二经。
履历
又名:白花枝子花。多年生草本,高5~40厘米。直根系。茎四棱形,直立或倾斜,多由基部分枝斜上生长,淡紫色或绿色,有倒向短毛。叶对生,有长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厘米,宽0.8~1.5厘米,先端钝,基部常为截形、心形或楔形,边缘具圆锯齿。花集生于茎顶呈穗状,每轮通常由4~6花组成;苞片为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齿,齿先端有芒状刺;花萼管状,长约1厘米或过之,无毛,2唇形,5齿裂,下唇短于上唇;花冠近漏斗状,中部以下呈管状,长约2厘米,2唇形,下唇较短,3裂,中裂片有块刻,白色、谈绿色,上唇稍带粉红;雄蕊4,略出于花冠外。小坚果4,黑色,三棱形,稍扁,长2.5毫米,上端截形,下端略锐。花期6~7月。
附方
①治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白花夏枯草四钱,元参三钱,牡蛎五钱,象贝母三钱。水煎服。②治高血压:白花夏枯草三钱,钩藤四钱,生白芍三钱,决明子四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水煎服。③甲状脓肿大:白花夏枯草四钱,海藻五钱,昆布五钱,龙胆草五钱,炒麦芽五钱。共研细末,每服二钱,一日二次,白开水送下。(选方出《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形态特征
异叶青兰,又名:白花枝子花。多年生草本,高5~40厘米。 直根系。茎四棱形,直立或倾斜,多由基部分枝斜上生长,淡紫色或绿色,有倒向短毛。叶对生,有长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厘米,宽0.8~1.5厘米,先端钝,基部常为截形、心形或楔形,边缘具圆锯齿。花集生于茎顶呈穗状,每轮通常由4~6花组成;苞片为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齿,齿先端有芒状刺;花萼管状,长约1厘米或过之,无毛,2唇形,5齿裂,下唇短于上唇;花冠近漏斗状,中部以下呈管状,长约2厘米,2唇形,下唇较短,3裂,中裂片有块刻,白色、谈绿色,上唇稍带粉红;雄蕊4,略出于花冠外。小坚果4,黑色,三棱形,稍扁,长2.5毫米,上端截形,下端略锐。花期6~7月。
药材简介
多年生草本,披散于地面或上升,具圆锥形的主根。茎高15—35厘米,四棱形,具沟槽,密被微柔毛,常在基部分枝。叶轮廓为圆形,长宽1.5—2厘米,先端圆形,基部心形,3深裂,裂片有圆齿或长圆形牙齿;有时叶片为卵圆形,3浅裂或深裂,裂片全缘或具疏圆齿,通常基部越冬叶远较宽大;叶面疏生微柔毛,下面治脉上被长柔毛,余部具腺点;基生叶柄长2—3厘米,上部者长约1厘米。轮伞花序每轮径约1—1.5厘米;小苞片长约4毫米,稍短于萼筒,密被微柔毛。花萼管状针形,长约4毫米,外密被微柔毛,内无毛,具5脉,齿5,长1—1.5毫米,三角形,先端刺尖。花冠白色,稀粉红色,长约7毫米.外被微柔毛;冠管长约5毫米;冠檐上唇长圆形,略呈盔状,外被绵状长柔毛,下唇中裂片阔椭圆形,稍长于侧裂片。小坚果长卵形,长约1.5毫米,褐色,有鳞秕。花期3—4月,果期5—6月。
地理分布
药理作用
功能主治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