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苋

白苋 白苋(拉丁:Amaranthus albus L.),为绿(xiàn)菜、细一年生草本植物白苋(xiàn)高达50厘米;基部分枝分枝,绿白色,无毛或被糙毛;状倒卵形或匙,先端钝或微凹;花被长1毫米,稍薄膜状,雄花花被胞果扁平,倒卵形种子近球,径约1毫米;分布于黑龙江河北新疆;在国外分布于原产北美,传布于欧洲、俄罗斯高加索、中亚、远东......
目录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上升或直立,从基部分枝分枝,绿白色, 有不明显棱角,无毛或具糙毛。叶片卵形或匙,长5-20毫米,钝或微凹,具凸头,基部渐狭,边缘微波状,无毛;叶柄长3-5毫米,无毛。簇腋生,或成短穗状花序,有1或数苞片苞片,长2-2.5毫米,稍坚硬,端长锥状锐尖,向外反面具龙骨花被长1毫米,比苞片短,稍呈薄膜状雄花端长渐尖,雌花或钻端短渐尖;雄蕊伸出外;柱头3。胞果扁平,倒卵形,长1.2-1.5毫米,黑褐色,皱缩,环状横裂。种子近球,直径约1毫米,黑色至黑棕色,边缘锐。期7-8月,果期9月。

生长习性

一年生草本植物。常于瘠薄干旱的沙质土壤生长,于旱田、休闲地、路边及荒地常见。苋菜喜温暖,较耐热,生长适温23~27℃,20℃以下生长缓慢,要求土壤湿润,不耐涝。在无霜期可分批播种,陆续采收。

生田野间。分布我国南北各地。生在人家附近、路旁及杂草地上。

地理分布

黑龙江河北新疆。原产北美,传布于欧洲、苏联高加索、中亚、 远东地区及日本

植物危害

为害特点:一般性杂草。危害中耕作物及 牧草。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 主根。全体紫红色或棕红色。长40-80cm,分枝较少。互生,叶片皱 缩,展平后呈卵形至卵状,长2-9cm,宽2.5-6cm,先端钝而微凹,具

尖,基部近楔形叶柄长3-6cm。穗状花序腋生。胞果扁球,不裂,极皱缩,超出宿存花被种子细小,褐色黑色,略有光泽。微,味谈。

【采集】春、夏采收。

【化成分】维生素C35.1毫克%。

性味】甘淡,凉。

①《本草图》:"大。"

江西草药手册》:"甘淡,凉。"

【功用治】清热,解毒。治疮肿,,虫咬。

①盂诜:":补,除热,通九窍。"

②《纲》:"利大小肠。治初痢,滑胎。"

江西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利屎,止痛,明。"

【用法与用量】服:汤,1~2两。外用: 水洗,捣;或研外擦。

【选

①治疮肿:野龙葵水洗。

②治走马:野苋根存性,加冰片少许,研匀擦牙龈

③治蛇咬伤:野全草,捣患处。(①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蜂虿螫伤:野,挼擦之。(姚僧坦《集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紫苏子

下一篇 白芷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