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苏梗

白苏梗一年生草本,高0.5-2m。直立,钝四棱,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对生;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老,除去果实,晒干。干叶片大多落,常带有果穗。治食滞不化;脘腹胀痛;感冒;胎动不安一年生草本,高0.5-2m。直立,钝四棱,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对生;地柄长3-5cm,扁平,密端短尖或突尖,基部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上面被疏柔毛。轮......
目录

形态特征

白苏梗一年生草本,高0.5-2m。直立,钝四棱,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对生;地柄长3-5cm,扁平,密端短尖或突尖,基部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上面被疏柔毛。轮伞花序2,组成长1.5-15cm,密被长柔毛,偏向一侧的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或近,外被红褐色腺点,边缘膜质;花梗密被柔毛;花萼,10,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部有疏柔毛环,结果实增大,萼桅二,上宽大,3齿,中齿较小,下比上稍长,2齿齿皮针花冠通常白色,冠筒短,冠檐近二,上微缺,下3裂,中裂较大;雄蕊4,前对稍长,离生,插生部,花药2室;花柱先端2浅裂;花盘呈指状膨大。坚果近球,具网纹。期8-11月,果期8-12月。

分布范围

分布在江苏、安徽四川云南等地。

主要价值

本品在江苏、四川等地与紫苏梗同等使用,并通称为苏梗。

【采收加工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老,除去果实,晒干。

中药基础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

【功效】顺消食;止痛;安胎。

治】治气郁,食滞不化,脘腹胀痛,胎不和。

【类】消食药;止痛药

【考】出自《中药验鉴法》

【药用部位】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补中益

2.《安徽药材》:行气宽中消痰,安胎。

3.《四川中药志》:下气宽胸化痰,消食。治胸闷,噎反胃腹痛

【药理作用】

白苏梗注射液分以0.1g(生药)/只、0.2g(生药)/只、0.4g(生药)/只0.6(生药)/只给小腔注射,连续4d,能激发动物子宫膜碳酸酐酶活性增长,而且随所给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孕酮作用相似。

【性状鉴

叶片大多落,常带有果穗。角四,四边有槽,表面黄绿色,易折断;断面木质部白色,中白色疏松的。残留的叶片,皱缩、卷或破碎不整,黑绿色面较淡,两面均具白色毛。香,味微苦辛。

老、干、无杂质、气味芳香者为佳。

【用法用量】服:汤,5-10g。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苞筋骨草

下一篇 白苏子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