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薇

白薇 白薇:Cynanchum atratum),老君须,薇草,白幕,春草,葞(mǐ)、美,百荡草,白龙须,白马薇,白马尾,白幕,半拉瓢,翅果白薇,春草,大白薇白薇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植物白色乳汁。期4-8月,果期6-8月。生长于海拔100-1800米的河边、干荒地及草丛中。【中文白薇】葞、春草、草、白微、白幕、薇草、美、龙胆白薇白薇白薇、香白......
目录

基本简介

【中文白薇

】葞、春草、草、白微、白幕、薇草、美、龙胆白薇白薇白薇、香白薇、嫩白薇、直立白薇、三百、牛角草、苦草、羊奶子、山烟、百荡草、老龙角、羊角细辛上天梯、大向砂、九角、空、大百砂、双角果、婆婆针线包、底线补、山老瓜瓢、蔓生白薇、白牛皮消。

【拉丁】药材Radix Cynanchi Atrati原植物1、直立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2、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

【英文】Blackend Swallowwort Root,Root of Blackend Swallowwort,Root of Versicolorous Swallowwort

【类】清虚热

栽培技术

土壤

宜温和湿润的候。以排水良好、肥沃、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壤土为宜。

整地

冬季或早春翻地,深20-25cm;碎土耙平后作畦,宽1.5-2m,高15-20cm,畦沟宽30cm。苗床宜耕细作,疏松土壤,作成1-1.4m宽的床地。

种植

种植用种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法两种,3-4月中旬为播种适期。3.1.直播法:点播或条播。点播30cm、30cm,每播下种子6-8粒,播后覆盖薄土。条播30cm,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覆土3-4分。3.2.育苗法:3月上中旬播种,条播,10-12cm,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条沟,覆细土2-3分,再盖草木灰一层,灌水湿润。幼苗高达10-12cm时即可移栽。30cm,株25cm,移栽后须灌水。4.田间管理:幼苗生长过密,必须进间苗。将细小、瘦弱、密生的苗拔除。直播的,当幼苗长出3-4时,即可松土除草,以后再进3-4次。移植的,在成活后松土除草3-4次,同时培土常注意灌水,特在夏季,5、6月份,要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追肥1-2次,可用人粪尿或豆饼水,兼施过磷酸钙与草木灰。除留种外应摘除,防止

采收储藏

早春、晚秋均可采收,以秋季采收为佳。采掘后,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植物形态

直立多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须状,有香卵形或卵状长,长5-8厘米,宽3-4厘米,端渐尖或急尖,基部,两面均被有白色绒毛,特上为密;侧脉6-7对。伞聚伞花序,无总花梗,生在的四周,着8-10朵;深紫色,直径约10毫米;花萼外面有绒毛,面基部有小腺体5个;花冠辐状,外面有短柔毛,并具缘毛;花冠5裂,裂盾状,,与蕊柱等长,花药端具1膜片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长状膨胀;柱头扁平。蓇葖单生,向端部渐尖,基部钝形,中间膨大,长9厘米,直径5-10毫米;种子扁平;种毛白色,长约3厘米。期4-8月,果期6-8月。

药材鉴定

显微鉴定

2.1.横切面:表皮为类多角细胞,外壁稍增厚。皮层约为20余列类薄壁细胞,含细小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皮层细胞扁长,凯氏点明显。表皮为径向延长的细胞。中柱鞘为1-2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皮部窄;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及木薄细胞壁均木化;导管直径8-56μm。

2.2.横切面:表皮为径向延长的细胞。皮层处有石细胞皮部较窄,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常单个在或者2-4个切向并列,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壁均木化;皮部筛管群环列。性,有少数石细胞在。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2.3.粉末:淡灰白色。2.3.1.草酸钙簇晶直径7-42μm,有的一个细胞含2个簇晶,有的含晶细胞纵向连接。2.3.2.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或长多角,直径14-40μm,长至94μm,壁稍厚;表皮细胞组织中有分泌细胞,呈类多角,直径14-23μm,长至45μm,黄色分泌物。断面观表皮细胞类长或略扁平,有的切向分裂为二,外侧细胞为黄色分泌细胞。2.3.3.下皮细胞类长,壁波状;下皮组织间布有类分泌细胞黄色分泌物。

2.3.4.具缘纹孔、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0-50μm。2.3.5.木纤维多成束,直径10-25μm,壁厚2.5-11μm,有斜纹孔或细小纹孔。2.3.6.皮层细胞表面观长,垂周壁细波状,微木化。此外,淀粉粒单粒,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三叉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纤维壁极厚,胞腔细或不明显,有的初生壁次生壁分离。

鉴定

取本品在荧光灯下观察,外表显褐紫色荧光,断面皮部蓝色荧光。

真品白薇

,略横向弯,呈结状,长约1.5~5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色为灰棕色棕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类白色呈细长,有时弯或卷,丛生于上,如马尾,长约10~20厘米,直径约1~2.5毫米,表面黄棕色,有细纵皱;质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出,断面略平坦,类白色浅黄棕色皮部发达,木质部很小,仅占直径的1/3;闻之微,尝味苦。

伪品白薇

竹灵消的干 虽也呈,但细长,表面为灰黄色或棕褐色;虽也质脆易断,断面木质部细小,但呈淡黄色,折断时无粉现象;闻之微臭,尝味淡略具辛辣味。

伪品及易混品

1、小白薇

为萝摩科植物娃儿藤Tylophora yunnanensis Schltr.的干, 又称“山辣子”。横卧呈疙瘩状,下簇生细长。表面灰黄色红棕色至  暗棕色。质脆,易折(CT1-45-5)。

2、娃儿藤

为萝摩科植物娃儿藤Tylophora ovata ( Lindl. ) Hook. et Steud.多娃儿藤Tylophora floribunda Miq.的干呈疙瘩状。细长,或呈须状。表面黄白色淡黄色,稍皱缩。质脆,断面黄白色香,味辛辣麻

3、掌草

为萝摩科植物掌消Qynanchum amplexicaule ( S. et Z. ) Hemsl.、紫掌消 Cynanchum amplexicaule ( S. et Z. ) Hemsl. var . castaneum Maxim.的干掌消”、“土草”。状、粗短,残留基,其细长如须状,长 22-26cm,直径不及0.8mm。有羊膻,微苦(CT1-45-6,7)。

4、雪里蟠

为萝蘼科植物雪里蟠 Cynanchum inamoenum (Maxim. ) Loes.干老君须”、“竹灵消”、“婆婆针线包”。其短粗,略呈块状,外表 粗糙,有多数并排的残基。丛生须根如马尾状,弯成团,表面黄棕色,稍皱缩。质脆,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细木。味微辛(CT1-45-8,9)。

5、

为萝摩科植物草 Cynanchum ascyrifolium ( Franch. et Sav. ) Matsum. 的干“石竹”。丛生似须状,白薇,但细瘦而繁密。

6、百尾笋

百合植物宝择草 Disporum sessile D. Don var . Jlavens ( Kitag) Y. C. Tang的状,上盘状痕或残留基和淡黄色至棕褐色鳞片。下 丛生稍弯,长至20cm,直径0.2-0.4cm。表面土黄或灰黄色,有明显的纵皱纹。质脆。断面皮部白色,中央有淡黄色小木。味淡稍粘(CT1-45-10,11)。

7、竹叶参

百合植物万寿竹Disporum cantonieme ( Lour. ) Merr.的 “白龙须”、“竹节参”、“老虎姜”。短,上残留盘状痕及基,下簇生多数稍弯。表面灰黄色,质脆,断面中央有黄色

8、兔耳风

为菊科植物大丁草Gerbera piloselloides ( L. ) Cass.的干“白眉”、“大丁草”、“一杖香”、“毛”。粗短,上凹陷痕,周围密被白色绵毛,下丛生细长须根。表面棕灰色。质脆,断面黄白色。味涩(CT1-45-12)。

9、群虎草

为萝摩科植物丽江白薇Cynanchumforrestii Schlecht的。外白薇相似,但较稀疏,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的节间长达3cm。

化学成分

中药化成分:直立白薇白薇素(Cynanchol)、挥发油、强甙。含芫花白前甙元A(glaucogeninA)及其与不同糖链所生成的芫花白前甙C、H、F(glaucosideC,H,F)。另含芫花白前甙元C(glaucogeninC)和不同糖链所成的白薇甙A、B、C、D、E(cynatratosideA,B,C,D,E)。

药理作用

白薇油能直接加强收缩,同时有解毒、利尿作用。对心脏的作用白薇甙能使收缩作用增强,率变慢,可用于治疗力衰竭。抗菌作用本品还有对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

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子叶植物萝藦植物直立白薇或蔓生白薇

性味归经

性味】苦咸,

归经

用法用量

服:汤,1.5-3钱;或入

/宜人群

1.《本草疏》:凡伤寒及天热病,或汗多亡阳过甚,或虚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后虚,中觉冷,或因下过甚,泄泻不止,皆不可服。

2.《本草从新》:热相宜,血虚则忌。

炮制

1.拣净杂质,除去苗,洗净,稍浸,润透,切段,晒干。

2.《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白薇后,用糯米泔汁浸一宿,至明取出,去子,于槐砧上细锉,,从已至申,出用。3.《纲》:洗用。

地理分布

直立白薇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蔓生白薇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药材山东辽宁安徽。此外,湖北、江苏、浙江福建、甘肃、河北陕西等地亦产。直立白薇生长于山坡或树林边缘。蔓生白薇生于山地。

功效

【功效】清热,凉血

治】阴虚热,风温灼热多眠,肺热温疟瘅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湿痛,瘰疬。

药物配伍

1.《本草集注》:恶黄芪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大枣山茱萸。配白蒺藜:清热平凉血;配皮:益阴除热,凉血;配竹叶滋阴清热,利尿除淋。

选方

①治体虚低烧,夜眠出汗:白薇皮各四钱,水服。(《河北中药手册》)

②治结核潮热白薇三钱,葎草果实三钱,皮四钱,水服。(南京《常用草药》)

③治尿道感染:白薇五钱,车前草一两,水服。(南京《常用草药》)

④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枣肉和弹子大。以饮服一,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金匮要略》竹皮大丸)

⑤治郁冒血厥,居常无苦,忽然如死,身不动,默默不知人,不能口噤不能语,又或似有知,而恶闻人声,或但如眩冒,移时乃寤:白薇一两,当归一两,人参半两。上为,每服五钱,水二盏,至一盏,去滓,温服。(《全生指迷白薇汤)

⑥治妇人遗尿,不知出时:白薇、芍药各一两。上二味,治下筛。匕,日三。(《千金》)

⑦治火眼白薇一两,水服。(《湖南药物志》)

⑧治肺实鼻塞,不知香臭:百部二两,款冬、贝母(去)、白薇各一两。上为,每服一钱,米饮调下。(《普济》)

⑨治金疮不止:白薇末贴之。(《儒门事亲》)

⑩治瘰疬:鲜白薇、鲜天冬等分,捣绒患处。(《贵州草药》)

⑾治湿关节痛:白薇臭山羊儿肠各五钱,服。(《贵州草药》)

临床应用

1.白薇(《冉雪峰大同》载小品发)治伤寒2日不解等症:白薇90g,麻黄2.1g(去),杏仁(去皮)、贝母各1g。上4味,捣服1,厚覆取汗出愈。白薇清热解毒,发汗解表,为君药。

2.白薇(《医部全录*门》)治漏睛脓出:白薇15g,防风蒺藜石榴皮羌活各9g。为末,米粉糊,梧子大,每服20,白汤下。白薇清热凉血,解毒疗疮,为君药。

3.竹皮大丸(《金匮要略》)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吐:生竹茹0.6g,石膏0.6g,桂枝0.3g,甘草2.1g,白薇0.3g。上5味末之,枣肉和弹子大。以饮服1,日3夜2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0.3g。白薇清热,为臣药。

各家论述

1.《汤液本草》:白薇,《局》中多有用之治妇人,以《本》疗伤中下淋故也。

2.《纲》:治风温灼热多眠,及热淋遗尿金疮白薇,古人多用,后世罕能知之。张仲景治妇人产中虚烦呕逆,安中益,竹皮,云有热者倍白薇,则白薇,乃阳明药也。徐之才《药对》言白薇大枣,而此又以枣肉为,盖恐诸药凉伤尔。朱《活人书》治风温发汗后身犹灼热自汗身重多眠,息必鼾,语言难出者,萎蕤汤中亦用之。孙真人《千金》,有诏书发汗白薇焉。

3.《本草疏》:白薇,《本》所,皆由热淫于之所发。《》曰,热淫于,治以咸。此药味苦咸而,宜其悉也。《录》疗伤中淋者,女子荣不足则热,热则伤中,淋之候显矣,除热益阴,则自凉,荣调和而前自瘳也。水气亦必因于湿热,能除热则水道通利而下矣。终之以益者,究其益阴除热功用之全妇人种子中往往用之,不孕缘于热,其源必起于真阴不足,真阴不足则阳胜而热,热则荣日枯,是以不孕也。益阴除热,则自生旺,故令有孕也。其白薇为君,地黄白芍药、当归、苁蓉、白黄柏杜仲山茱萸、天麦门冬、丹参,蜜久服,可使易孕。凡温疟瘅疟久而不解者,必属阴虚,除疟药中多加白薇之,则易瘳。凡治似中,除热药中亦宜加而用之良。天热病得愈,或愈后阴热,及亲热未除者,随应投药中宜加之。

4.《本草述》:治瘛xi虚烦。白薇,《录》乃谓大,与《本平悬殊,似有未当。盖治伤中淋,非纯任苦之味所能奏功也。试观治女子宫冷不孕,有白薇,更胜金桂丸中俱用之,且既谓之治宫冷矣,犹然投大之味乎,在治法必不尔也。即胎前遗尿白薇,止白薇白芍二味等分,岂用白芍以收阴,乃同于大之味以泻乎?苦本能亡阴,是亦知其不然也。更以产后弱不食,微多汗,亡血郁冒,投白薇汤,是盖因血虚而并伤也,用白薇当归各六钱,人参半之,又甘草较参半之,然则是之用白薇,同于当归诸味以疗虚证者,犹得谓取其大乎?只此一言之,则所云大,在《录》亦为不察矣。

5.《本草新编》:白薇功用,善能杀虫,用之于补阴之中,则能杀劳瘵之虫也。用之健脾之中,则能杀白蛔虫也。以焚之,可以辟蝇而断虱。以水之,可以愈疥而敛疮也。

6.《本逢原》:白薇,治妇人遗尿,不拘胎前产后,有白薇芍药汤,取其有补阴之功,而兼太阴,以清膀胱之上源,殊非虚寒之比也。

7.《本草正义》:白薇之性,《本》谓之平,而治皆温热,则平当作,《录》乃作大,当有所本。考《金匮》竹皮大丸云有热者,倍白薇。则白薇是其确。凡若之药多偏于,惟白薇则虽亦属而不伤阴精血,故其治各病,多属分之热,而不及湿热。盖于清热之中,已隐隐含有养阴性质,所以古多用于妇女。而《录》有利阴气之文,盖亦实有滋阴之效力,初非因其能清热而推广言之也。陶隐居称其治惊狂,则邪热去而阴充,斯正气自旺,亦实有其理,非荒诞之空言可比。此则白薇凉,既不嫌其伤津,又不偏于浊腻,诚清热队中不可多得之品。凡阴虚有热者,自汗盗汗者,久疟伤津者,病后阴液未复而亲热未清者,皆为必不可少之药,而妇女热,又为恒用之品矣。

8.《本》:暴中,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有时。

9.《录》:疗伤中淋。下水气,利阴气,益,久服利人。

10.陶弘景:疗惊狂,zhi病。

11.《要药分》:清虚火,除热。

12.《现代实用中药》: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肿,又用于急性热病中末期之灼热衰弱病之消耗热,结核之骨蒸潮热等,有清凉性滋养之效;又用于小溲赤涩、肺热咳嗽

1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肺热。治吐血及老年咳嗽

14.《南要有毒植物》:治肾炎结核、尿路感染、水肿等。

考证

1.《本》。

2.《本草图》:白薇,今陕西诸郡及滁、舒、润、辽州亦有之。俱青,颇类柳叶。六、七月红花,八月结实白色,类牛膝而短小。三月采,阴干用,今云八月采。

3.《本草乘雅半偈》:牛膝而细,长许,色黄微白,芳香袭人者,白薇也;色白微黄,折之易断者,白前也。

4.《增订伪药条辨》:白薇,产山东者,皮赤黄色黄色牛膝,实,头下有细须根,短而柔软可。《乘雅》云,牛膝而细长,色黄微白。此即白薇,与《本》之说。陈嘉谟曰,白前牛膝,粗长坚直,空,色黄白色,折之易断,乃与近时白前状亦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薯莨

下一篇 白蔻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