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豆蔻

白豆蔻 豆蔻,为芭蕉、姜科、豆蔻植物产于越南泰国等地,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原植物生于候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味辛、性温,归,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临床用豆蔻丛生,株高3米,叶鞘绿色叶片卵状披针,长约60厘米,宽12厘米,端尾尖,两面光滑无毛,近无柄;叶舌,长7-10毫米;叶鞘叶舌密被长粗毛。穗状花序自近基处的上发出,......
目录

植物形态

白豆蔻丛生,株高3米,叶鞘绿色叶片卵状披针,长约60厘米,宽12厘米,端尾尖,两面光滑无毛,近无柄;叶舌,长7-10毫米;叶鞘叶舌密被长粗毛。

穗状花序自近基处的上发出,,稀为,长8-11厘米,宽4-5厘米,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苞片苞片三角,长3.5-4厘米,麦秆黄色,具明显的格状网纹;苞片管状,一侧裂;花萼管状白色微透红,外被长柔毛,端具三齿花冠管与花萼管近等长,裂白色,长,长约1厘米,宽约5毫米;唇瓣,长约1.5厘米,宽约1.2厘米,中央黄色凹,边黄褐色,基部具瓣柄;雄蕊下弯,药隔附属体三裂,长约3毫米;子房被长柔毛。

蒴果近球,直径约16毫米,白色淡黄色,略具钝三棱,有7-9条浅槽及若干略隆起的纵线条,端及基部有黄色粗毛,果皮木质,易裂为三瓣;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约3-4毫米,暗棕色,种沟浅,有芳香味。期:5月;果期:6-8月。

分布地区

原产柬埔寨泰国。中国云南广东有少量栽培

生长环境

生长候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林下。生于排水及保肥性良好的热带林下。

药材鉴定

显微鉴

种子横切面尖梯或不规则三角,外周微波状种皮细胞多列,切向延长。种皮表皮细胞径向延长,长或类长,长40-90μm,直径10-45μm,外被角质层。下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含红棕色或黄棕色色素。油细胞1列,褐红色棕红色,径向延长,,长至26μm,直径至21μm,胞腔含硅质块,胚乳细胞含由微小淀粉粒集红成的淀粉团,并有细小草酸钙晶。胚乳细胞含糊粉粒。细胞含糊粉粒及油滴。

栽培技术

种植技术

种子繁殖

采收成熟果实,剥除果壳。搓洗净果肉,将种子摊于室阻于,播前在湿沙催两星期。条播,12cm。实生苗2-3时,间苗移于新的苗畦或养袋中,畦裁12cm×5cm。培育1年便可定植于大田。

分株繁殖

从大田株丛中,选取3-5条相连在一起的壮实幼龄植株,用小刀将与母丛相连的切断后拔出,便可直接定植。种植前先种好荫树。

海南省于春季3-4月或秋季8-9月进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于5-6月定植,为(2-1.5)m×1m。每1hm2种植4995-6660丛。

田间管理

定植后新株每年除草4-5次。至结果年限,在前要清除株丛的杂草及枯,收果后,要剪除枯、病、残株。每年施肥5-6次,以施土杂肥为

海南平原地区,因缺少传粉昆虫,必须进人工助授粉,可提高成果率。

病虫害防治

有摔倒病、枯病、枯病,可用多灵菌、托布律或铜氨液喷洒。

药用价值

功能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消食。湿气滞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胃寒呕吐;食积不消。

白豆蔻①治作吐及作痛者:豆蔻仁三钱。为末,送下。(《赤水玄珠豆蔻
②治胃气冷,吃饭即欲得吐: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随身备急》)
③治胃气不和,止泄泻痢:豆蔻二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壳半斤(去瓤,以浆水软,麸令香止),肉桂二两(去皮),橘皮二两(去瓤,,切细),诃子二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二两(洗)。上六味,杵为末,每服-钱,水一中盏。姜、枣同至七分,稍温服。如要,用好枣,浆水,去皮核,细研,为如桐子大。以姜破,黑色,入水汤,下十五。(《博济豆蔻
④治,全不进食:豆蔻仁、缩砂各二两,陈米一升(淘洗,略燕过,铫),丁香半两(不见)。上为细末,枣肉为,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至百,米饮下。(《魏氏家藏》太仓
⑤治妊娠呕吐豆蔻一钱,竹茹三钱,大枣三枚,鲜姜一钱。将生姜捣碎取汁,前三药取一杯(约50~60毫升)过滤,冲姜汁服。(《武汉医药卫生》(3):288,1959)
⑥治小儿吐乳胃寒者:豆蔻仁十四个,缩砂仁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为末,常掺入儿中。(《世医得效》)
⑦治呕吐白蔻藿香半夏陈皮生姜。水服。(《沈氏尊生书》豆蔻汤)
⑧治产后呃逆:豆蔻丁香各半两。研细,桃仁汤服一钱,少顷再服。(《乾坤生意》)

现代研究

成分

豆蔻种子含挥发油,其成分含量遍的为1,8-桉叶素(1,8-cineole)达66.81%,相对较高的有β-蒎烯(β-pinene)10.93%,α-蒎烯(α-pinene)3.71%,丁香烯(caryophellene)3.01%,龙乙酸酯(bornyl acetate)2.04%,α-松油醇(α-terpineol)2.03%,芳醇(inalool)1.39%,此外还含有4-松油烯醇(terpinene-4-ol),香橙烯(aromadendrene),γ-广藿香烯(γ-patchoulene),α-榄香烯(α-elemene),γ-荜澄油烯(γ-cubebene),水化松烯(sabinene hydrate),橙步醇(nerolidol),甜没药烯(bisabolene),烯(camphenen)及葛缕酮(carvone)等。含挥发油,其成分含量最高的为1,8-桉叶油素(59.91%),其次为α-松油醇(10.69%),此外还有柠檬烯(limonene),β-蒎烯,烯,对-聚伞素(p-cymene)等。

药理作用

白豆蔻1.抑菌作用:该品100%壳用平挖沟法,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该品所含的4-松油醇对Bacillcus thurin giensis体外有抑菌作用。
2.平喘作用:该品所含的α-萜品醇,平喘作用较强,对豚气管平滑0.05ml/kg量时,作用强于艾油。4-松油醇亦有显着的平喘作用。
3.具芳香健、驱作用:豆蔻油很不稳定,即使储藏很好,也常易丧失其特有之香味,一般可作成芳香酊或醑种子应在临用前可磨碎,有良好的芳香健作用,能促进液分泌,兴奋肠管蠕动,驱除肠,并抑制肠异常发酵。
4.抑制作用:豆蔻对豚离体肠管低浓度兴奋;高于1%及挥发油饱和水溶液均呈抑制作用。
5.其他作用:其挥发油对豚实验性结核,能增强小链霉素的作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贝

下一篇 扁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