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芭茅

芭茅,中药。为禾本科植物芭茅(五)Miscanthus floridulus(Labill.)Warb.的。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入药,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通淋,祛湿之功效。常用于热淋白浊白带湿关节痛,鼻衄乳糜尿,急性肾盂炎,泌尿道结石。味甘,性平。利水通淋,祛湿热淋白浊白带湿关节痛,鼻衄乳糜尿,急性肾盂炎,泌尿道结石......
目录

入药部位

性 味

味甘,性平。

功能

利水通淋,祛湿

主 治

用法用量

服:汤,15-30g。

生理特性

多年生草本,具发达。秆高大似竹,高2-4米,无毛,下具白粉,叶鞘无毛,鞘具微毛,长于或上部者稍短于其何;叶舌长1-2毫米,端具纤毛;叶片披针状线形,长25-60厘米,宽1.5-3厘米,扁平,基部渐窄或呈端长渐尖,中脉粗壮隆起,两面无毛,或上面基部有柔毛,边缘粗糙。花序大型,稠密,长30-50厘米,轴粗壮,延伸达花序的2/3以上,无毛;分枝较细弱,长15-20厘米,通常10多枚簇生于基部各,具2-3回小,腋间生柔毛;总状花序轴的节间长3-5毫米,无毛,小穗柄无毛,端稍膨大,短柄长1-1.5毫米,长柄向外弯,长2.5-3毫米;小穗卵状披针,长3-3.5毫米,黄色基盘具较长于小穗的丝状柔毛;第一颖无毛,端渐尖或有2微齿侧脉折呈2中脉不明显,上部及边缘粗糙;第二颖等长于第一颖,端渐尖,具3中脉,粗糙,边缘具短纤毛,第一外稃披针,稍短于颖,端钝,边缘具纤毛;第二外稃卵状披针,长约2.5毫米,端尖或具2微齿,无毛或下部边缘具少数短纤毛,长7-10毫米,微粗糙,伸直或下部稍扭内稃微小;雄蕊3枚,花药长1.2-1.5毫米,桔黄色花柱极短,柱头黑色,自小穗中部之两侧伸出。果期5-10月。

分布区域

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也分布自亚洲东南部太平洋诸岛屿至波利尼西亚。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撂荒地与丘陵潮湿谷地和山坡或草地。

采集加工

6-11月采收,切段晒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芭茅果

下一篇 臂形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