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
物种起源
大多数学者均认为荸荠起源于中国和印度。中国关于荸荠的最早记载见于《尔雅》(约公元前2世纪),而“荸荠”一名是北宋成书的《物类相感》(11世纪下半叶)、《本草演义》(1116年)等首次著录的。荸荠的驯化栽培则比较晚,关于荸荠栽培最早的见于两宋之际的古籍。分布于西方国家的荸荠大约于17世纪引入。
“荸荠”俗称“马蹄”,这是广州方言中对荸荠的俗称,而这一称呼又是古代闽、粤方言的“遗传”。在闽、粤方言中,果子一类东西被统称为“马”(音);在具体称呼某一种果子时,则习惯于将“马”置于果名之前。像桃子发音为“马桃”,意为桃树的果子。“马蹄”中的“蹄”(音)意指地下。按照闽、粤方言中修饰限制成分常后置的特点,“马蹄”的意思是“地下的果子”。
形态特征
地下匍匐根状茎细长,末端膨大为球茎(地下变态茎),球茎扁圆形,表面平滑,老熟后呈深栗色或枣红色,有环节3-5圈,并有短喙状顶芽及侧芽,依品种不同,球茎直径10--50毫米。地上茎中空管状,圆柱形直立丛生,表面平滑,浓绿色,不分枝,有节,节上生膜状退化叶,叶鞘薄膜质,鞘口斜形,易脱落。穗状花序1个,顶生,直立,线状圆柱形,淡绿色,上部尖锐,基部与茎等粗,长2.5~4厘米,宽2~4毫米;花数朵或多数;鳞片宽倒卵形,螺旋式或覆瓦状排列,背部有细密纵直条纹。刚毛6个。上具倒生钩毛,与小坚果等长或较长;雄蕊2,花丝细长,花药长椭圆形;子房上位,柱头2或3裂,深褐色。小坚果呈双凸镜形,长约2.5毫米。花期秋季6~7月。
以球茎作蔬菜食用。古称凫茈(凫茈),俗称马蹄,又称地栗,因它形如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称它马蹄,仅指其外表;说它像栗子,不仅是形状,连性味、成分、功用都与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结果,所以有地栗之称。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视之为江南人参。荸荠既可作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众喜爱的时令之品。
生长习性
荸荠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生长周期通常在140-200天。荸荠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寒和霜冻,常见于浅水田中。球茎能在土中越冬,次年春季以顶芽抽生不明显的短缩茎,基部茎节向下生长出细长须根,深入土壤约20-30厘米。同时,向上生长出时状茎(管状茎),并不断分蘖,形成母株。侧芽会向四周抽出3-5条匍匐茎,伸长至10-15厘米后,顶芽向地上抽生叶状茎,形成新的分蘖,次生分蘖可达30-40株。从处暑至白露(在中国杭州为9月下旬)停止分蘖,匍匐茎顶端随后形成新的球茎。
荸荠在生长前期需要高温和长日照,萌芽适宜温度为15-20℃,分蘖分株最适温度为25-30℃。而在生长后期,减少光照时间(宜少于13小时)和较低的温度(20-25℃)有助于球茎的形成和膨大。土壤以土层浅薄,pH值为6-7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佳。
秋季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地上茎停止生长,荸荠自分株中心抽出花茎,顶端形成具多花的穗状花序,白露前后达到盛花期。小坚果为灰褐色,倒卵形,在寒露至霜降时期成熟,但通常不易发芽。
分布范围
原产印度,中国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广东、湖北、湖南、等有浅水的地方,多种植在水田。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对其植物形状及栽培法有详细描述 。中国长江以南各省栽培普遍 。安徽无为、广西桂林、浙江余杭 、江苏高邮和福建福州为著名产地 。
繁殖栽培
种植方法
育苗是荸荠栽培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环节,是高产、优质的基础和保证。生产中主要有2种育苗方式:球茎育苗和分株育苗。不同育苗方式的育苗时间、播种技术、秧田管理、移栽标准等均有所差异。分株育苗时间较早,在每年的4月中旬进行,用种量少,经过育苗、假植扩繁增加苗数后移入大田。球茎育苗是传统的育苗方式,在每年的6月中旬进行,小田育苗,大田定植,省略假植扩繁环节。
荸荠育苗准备
选择条件良好的秧田,播前15天灌水翻耕泡田,播前3-5天进行第2次翻耕,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过磷酸钙25千克、复合肥(氮-磷-钾为18-8-16,下同)15千克。翻耕后做畦,畦宽150厘米、高10厘米,沟宽30厘米。做畦后灌水,播种前一天排干水。[4]挑选健壮、饱满的种荠进行催芽,催芽前将洗净种荠的正头芽尖剪去0.2-0.3厘米,清水浸泡48小时,剔除漂浮种荠,取出沥干。
球茎育苗宜在6月中旬至7月初进行。育苗时间20-25天,育苗期间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15-20℃。按大田种植面积进行秧田播种,每667平方米大田种荠用量20-25千克。将种荠按株距3-5厘米、行距3-5厘米排入秧田,顶芽朝上按入泥中1厘米。播种后,白天搭小拱棚覆盖遮阳网保持棚内温湿度,当苗高10厘米时去除小拱棚。育苗期间共施肥2次,第1次在苗高10厘米时,每667平方米施尿素3-5千克;第2次在大田定植前7天,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5千克或尿素5千克。出芽前畦沟灌浅水,保持畦面湿润。当顶芽出土转绿且植株有新根长出时灌水,保持水层1-3厘米。
荸荠分株育苗
分株育苗可有效节约生产所需的荸荠种球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是高产优质的重要手段。分株育苗宜在4月中旬进行。按大田种植面积进行秧田播种,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为15-25个种球。种荠按1厘米间距排种,顶芽朝上,覆盖湿润的轻壤土或有机肥,厚度以遮住顶芽为宜。催芽期间保持苗床湿润。搭小拱棚保持密闭,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5℃以上时中午通风1-2小时,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延长通风时间。移植前5天揭膜炼苗,5月上旬,幼苗高20-30厘米时连同种球一起挖出移入秧田进行假植扩繁,舍弃无种球、簇生而纤细的幼苗。根系入土深度5-8厘米,株距110厘米,行距120厘米。荸荠生长过程中会从芽基部分蘖产生新的腋芽和匍匐茎,匍匐茎的节和顶端又能产生新芽,每个新芽可在分株后独立生长成苗并可继续进行分蘖。因此,荸荠定植前的假植扩繁可大幅度提高幼苗数量。秧苗成活后,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1次预防病害,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千克。栽植30天后,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15千克。定植到大田前7天,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千克、硫酸钾5千克,或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10-15千克。田间持续保持水层2-4厘米。
萌发后,先形成短缩茎,其顶芽和侧芽向上抽生的绿色叶状茎细长如管而直立。叶片退化成膜片状,着生于叶状茎基部及球茎上部,光合作用靠绿色叶状茎进行。自母株短缩茎向四周抽生匍匐茎,尖端膨大为新的球茎。穗状花序,小花呈螺旋状贴生。小坚果,果皮革质,不易发芽。种荠于15℃萌芽 ,25℃ 开始分蘖 ,30℃植株旺盛生长,气温降至20℃以下时球茎形成。一般在早春选顶芽和侧芽健全的种荠在室外苗床育苗,经常保持湿润。约15~20天即可成苗,供大田栽植。株行距一般 30 厘米×60 厘米,亩栽约3000穴。分蘖和分株期间保持一定水层并追施氮肥。球茎形成前追施磷肥和钾肥,对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有显著效果。主要病虫害有枯萎病、螟虫等。
种植田块
土壤的类型及质地对荸荠生长发育的影响十分明显,荸荠根系分布较浅,生长过程中对水分需求量大,球茎生长要求土深30厘米左右。笔者在余杭、开化等浙江省荸荠主栽区开展实地调研,从产品产量和质量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浙江省荸荠栽培田块的选择标准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层18-20厘米,有机质含量20克/千克以上,土壤pH5.5-7.5。水源丰富、排灌便利、远离污染源、轮作3年以上的壤土和青紫泥水田。
荸荠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的品种是实现荸荠高产优质栽培的前提和基础。浙江地区可选用适宜本地环境的名优品种,如余杭大红袍、店头荸荠等。准备种荠时注意种荠的完整性与典型性,剔除受损、个小、干瘪、皮色不均的种荠。
荸荠大田栽植荸荠是当年种植、当年采收的作物,栽植时期和密度不仅影响植株生长情况,也关系到产量和病虫害发生程度。
荸荠栽植前准备
选择符合选地标准的田块,移栽前15天灌水翻耕泡田,耕深20厘米。翻耕整地前,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厩肥1500-2000千克或符合NY525规定的商品有机肥500-6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以保证土壤有机质含量充足,为荸荠苗生长发育提供充足养分。
栽植方法:大田栽植宜在7月中下旬、幼苗高30-45厘米时进行。定植前3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荸荠幼苗预防秆枯病;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喷施幼苗预防白禾螟。定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根16-24小时。球茎苗移栽时,将秧苗连种球一同挖出,田间保持株距80厘米、行距80-100厘米,大田栽植时间越迟,移栽密度越小;分株苗移栽时,1株大苗带2-3个小分蘖苗为1丛,剔除弱苗和“雄苗”,田间保持株距40厘米、行距50-60厘米,当幼苗高度超过45厘米时,宜割去梢头。定植时将秧苗插入土中,深度为8-10厘米,每穴定植1丛幼苗。
荸荠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荸荠苗大田移栽成活后到封行前,结合施肥宜人工除草2-3次。中耕除草时要求杂草入泥,不露出水面,同时不损伤荸荠叶状茎和匍匐茎,若发现病株、弱株应及时拔除并补苗。
肥料施用:大田移栽成活后结合中耕除草共追肥3次。第1次施催苗肥,移栽后20天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0-7.5千克;第2次施分蘖肥,移栽后25-30天每667平方米施菜籽饼肥50千克、复合肥10-15千克、硫酸钾5.0-7.5千克,或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10-15千克、硫酸钾3.5千克;第3次施结荠肥,秋分前后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40-50千克、硫酸钾7.5-10.0千克。
水层管理:幼苗定植时田间灌水深度宜2厘米;秧苗成活后逐渐加深至4-7厘米;分株分蘖期水深2-3厘米。开花结荠期水深2-4厘米;球茎膨大期水深4-7厘米;球茎成熟期水深0-2厘米;采收前15-20天排干田间水分。如春季采收,则冬季田间仍保持湿润。分株分蘖期如果田中浮萍过多或有机肥施用过多,可排水晒田2-4天,晒至田面湿润小开裂为宜,结面(泥巴表面硬,里面软时)后立即复水。
荸荠采收贮藏荸荠1年只栽培1茬,不能周年生产,市场供应有旺季、淡季之分。采收期一般在12月至翌年3月,待地上部枯黄倒伏、地下球茎成熟至皮色呈深红褐色时采收为宜。球茎成熟后,地上枝茎枯死,受力极易断裂,不能直接拔取。荸荠采收仍旧采用传统的手工挖掘方式:一是利用简易工具采收,即在比较湿润的田块,用叉或钉耙等工具刨开泥土,然后用手捏出球茎;二是纯手工采收,即在田间积水泥田,手插入泥土中捏出球茎。
荸荠采摘
荸荠具有皮薄汁多、水分含量高、极易失水萎缩和腐烂变质的特点,一般采用鲜货上市直销,贮藏期不超过10天(天)。采收的带泥球茎应立即摊置荫凉处晾至七成干,剔除病、伤球茎,及时贮藏。贮藏方式主要有叠包贮藏、堆藏、田间贮藏。叠包贮藏和堆藏要选择地势较高、通风透气、运输方便、无鼠害、不渗水、不漏水的仓库。叠包贮藏是在荸荠收获、整理后,装入除去内膜的清洁编织袋,扎紧袋口,靠墙壁垒堆。堆藏应选择室内靠近墙角的泥土地面,沿墙角两边用砖砌成长方形池槽,四周围草席或布,席外涂抹河泥,地面铺1层细干土。荸荠堆放高度不超过1米,上面覆盖细干土,以不露出荸荠为宜,然后涂泥封顶。堆顶中部插1个通气筒,避免堆藏温度过高。叠包贮藏、堆藏时,应将仓库的温度维持在1-10℃,当温度低于0℃时荸荠易冻伤,可在顶部盖尼龙薄膜或稻草等覆盖物保暖防冻;当温度升高时应及时通风降湿。若保存在田间,冬季应保持田块湿润,随时采收,但采收期不宜迟于翌年3月底。
病虫防治
荸荠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有秆枯病(俗称荸荠瘟)、枯萎病等,主要虫害有白禾螟等,有害生物有福寿螺等。防治病虫害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如采用杀虫灯、粘虫板、昆虫性诱剂等诱杀害虫,引入天敌抑制有害生物扩张;当病虫害数量过多、危害植株生长时,应结合化学防治,优先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内。
秆枯病: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喷洒,或在移栽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根,或在移栽成活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施用次数不超过3次,每隔21天喷1次。
枯萎病:可在发病初期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3000倍液喷洒1次,或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3500倍液喷洒2-3次,每隔21天喷1次。
白禾螟:在卵孵化高峰前2-3天可用15%茚虫威悬浮剂1500-2500倍液喷洒,或在卵孵化高峰后1-2天用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6000倍液喷洒,或在卵孵化高峰至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洒。
福寿螺:每667平方米可用6%四聚乙醛可湿性粉剂400-500克撒施,或用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土撒施。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每100克营养成分
能量59千卡。蛋白质1.2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14.2克。膳食纤维1.1克。维生素A3微克。胡萝卜素20微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02毫克。烟酸0.7毫克。维生素C7毫克。维生素E0.65毫克。钙4毫克。磷44毫克。钾306毫克。钠15.7毫克。镁12毫克。铁0.6毫克。锌0.34毫克。硒0.7微克。铜0.07毫克。锰0.11毫克。
荸荠中含的磷是根茎类蔬菜中较高的,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的需要,对牙齿骨骼的发育有很大好处,同时可促进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因此荸荠适于儿童食用。
荸荠,清脆、甘甜、多汁,自古是冬春盛行的时令果品,以个大紫黑发亮无破损者为上品。
荸荠口感甜脆,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铁、钙和碳水化合物。可以用来烹调,并可制淀粉。广东小吃马蹄糕就是用荸荠的淀粉所制。它的纤维是球状的,容易吸附杂物,有很好的清理肠道功能。若要生吃一定要把芽眼和外皮彻底清除,否则易导致姜片虫卵进入肠道寄生。
1、荸荠适合生吃,因为荸荠经过烹煮后,很容易造成营养元素的流失;在广大的南方水田地区所种植的荸荠,大部分是做水果,直接生吃的,不过来把泥土洗干净,稍加晾干水分食用更加。
2、荸荠也可用于炒、烧或做馅心。如“荸荠炒虾仁”、“荸荠炒鸡丁”等。
3、荸荠具有清热泻火的良好功效;应用于肺热咳嗽,痰浓难咳:荸荠汁1杯,川贝1.5克(研成粉),拌匀服,每天2~3次。既可清热生津,又可补充营养,最宜用于发烧病人。
4、它鲜甜可口,可作水果亦可作蔬菜,可制罐头,可作凉果蜜饯,它既可生食,亦可熟食;荸荠色丽而形美故历代文人墨客为其绘画咏诗甚多。荸荠 ,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尚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不适宜人群
荸荠性寒,属于生冷食物,不适宜小儿消化力弱、此外脾胃虚寒、大便溏泄和有血淤者不宜食用。另外,对老人虽有些好处,但多吃会气急攻心。
食疗作用 荸荠味甘、性寒;具有清肺热,又富含黏液质,有生津润肺、化痰利肠、通淋利尿、消痈解毒、凉血化湿、消食除胀的功效;
药用价值
清代医学专著《本草求真》记载,它“味甘性寒”,具有“破积攻坚、止血、止痢、解毒、发痘、清色醒酒”之功效。《本草纲目》认为,荸荠“味甘、微寒,滑、无毒”。其功能“消渴痹热,温中益气,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消黄疸,开胃下食。作粉食,厚人肠胃,不肌;能解毒,服金石人宜之。疗五种膈气,消宿食,饭后宜食之。治误吞铜物,主血痢下血,血崩,避蛊毒”,荸荠“甘微寒、无毒”。荸荠(马蹄)不仅是佳蔬美果,而且还是一味天然中药。它淀粉含量高,可制淀粉,做粉丝,酿酒,其残渣还是养猪的优质饲料。主治热病消渴、黄疸、目赤、咽喉肿痛、小便赤热短少、外感风热、痞积等病症。
荸荠具有清热泻火的良好功效;应用于肺热咳嗽,痰浓难咳:荸荠汁1杯,川贝1.5克(研成粉),拌匀服,每天2~3次。既可清热生津,又可补充营养,最宜用于发烧病人。
荸荠质嫩多津,可治疗热病津伤口渴之症,对糖尿病尿多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儿童和发烧病人最宜食用,咳嗽多痰、咽干喉痛、消化不良、大小便不利、癌症患者也可多食;对于高血压、便秘、糖尿病尿多者、小便淋沥涩通者、尿路感染患者均有一定功效,而且还可预防流脑及流感的传播。
能利尿排淋,对于小便淋沥涩通者有一定治疗作用,可作为尿路感染患者的食疗佳品。另外还含有一种抗病毒物质,可抑制流脑,流感病毒,能用于预防流脑及流感的传播。一般发烧的人喝一些荸荠汁非常好,可以达到退热、清火、消炎的作用。
英国在对荸荠的研究中发现一种“荸荠英”,这种物质对黄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降低血压也有一定效果。这种物质还对癌肿有防治作用。
荸荠入药,历史悠久,自古入药。中医认为,荸荠性味甘、寒,具有清热化痰、开胃消食、生津润燥、明目醒酒的功效,临床适用于阴虚肺燥、咳嗽多痰、烦渴便秘、酒醉昏睡等症的治疗。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吃荸荠有利于流脑、麻疹、百日咳及急性咽喉炎的防治。中医临床上常用马蹄配成“雪羹汤”清热去痰,降血压和治疗大便干硬。
降压作用:荸荠汁加鲜藕汁、梨汁、鲜芦根汁、麦冬汁一起,称为“五汁饮”,用于生津消热、降低血压。
预防流感:鲜荸荠250克,甘蔗1根,切段,入锅煎煮,熟而食之,有清热消炎,生津止渴之效,适于发热后期之心烦口渴和低烧不退,还可预防流感。
通肠利便:荸荠500克,煮熟捣烂,加盐、姜、豆粉,挤成丸子,油炸后捞起。生粉勾芡成卤,浇在丸上,味鲜滑口,可消食开胃,利肠通便。
辅助治疗癌症:荸荠还含有防治癌症的有效成分,临床中多用于肺癌、食道癌、乳癌,是很好的辅助治疗食品。
退烧:荸荠是寒性食物,有清热泻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热生津,又可补充营养,最宜用于发烧病人。它还具有凉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等功效。
麻疹不透:荸荠或芦根煮水代茶,可助麻疹早发,早回。并可防止产生并发症。
鸡眼:荸荠六枚,荞麦十二粒,每晚以温水洗脚后,先用针尖轻轻剔鸡眼(不要深剔),去其浮污,将二粒荞麦,放入口中,以门牙咬碎,去其柔嫩之黑皮,以指头将荞麦面涂在鸡眼里,填平鸡眼,再少抹点口液,润在荞麦上。另以洗净的荸荠,切成如鸡眼大小如铜币厚,贴在鸡眼的荞麦面上,以薄布包好,以免散落,如此特续一星期,鸡眼会不知不觉的消失,此法屡试屡验,颇具奇效。
急性肾炎:鲜荸荠苗(通天草)一两(干品四钱),和大腹皮五钱,水煎服,除可治肾炎,对浮肿的消除也有效。
风火赤眼(急性结膜炎):鲜荸荠洗净去皮,捣烂,以纱布绞汁,加食盐少许洗眼晴。
肾结石:1、将生荸荠的皮削掉,每天生吃一至三斤,此法专治酸性肾结石有效。2、荸荠、包谷穗子、化石草(又名真管草)煎水代茶喝,治各种结石症,均有效。
荸荠还有预防急性传染病的功能,在麻疹、流行性脑膜炎较易发生的春季,荸荠是很好的防病食品。荸荠是寒性食物,有清热泻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热生津,又可补充营养,最宜用于发烧病人。它具有凉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等功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学博士庄乾竹表示,对于刚发烧的病人来说,荸荠有辅助其退烧的功效,每次吃10个左右即可。
荸荠可治热病伤津消渴、咽喉肿痛、口腔炎、高血压病、湿热黄疸、肺热咳嗽、小便不利、麻疹、矽肺、痔疮出血等症。用荸荠可以制成多种饮液或保健菜肴。
1.荸荠茶:荸荠200克,洗净切碎,水煎取汁代茶饮。适用于湿热黄疸、皮肤病和巩膜发黄,小便短赤等症。
2.荸荠汁:荸荠150克,洗净去皮捣碎绞汁,每日3次。可治咽喉肿痛,热病伤津,口渴心烦等症。
3.荸荠石膏汤:鲜荸荠、生石膏各适量,煮汤代茶饮,可预防流脑。
4.生嚼荸荠:荸荠10克,洗净去皮,细嚼慢咽,治口舌生疮、痔疮。
5.荸荠甘蔗汁:荸荠、甘蔗各适量,洗净榨汁混匀,频频饮用。适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便秘、小便赤黄、口干口苦、胸腹胀渴。
6.荸荠酒酿:鲜荸荠10个,糯米酒酿100克。荸荠洗净去皮切片,与糯米酒酿一起煮熟,每日2次,温服,治小儿外感风热、麻疹、水痘等,能清热解毒。
7.荸荠海蟹汤:荸荠60克,海蜇头60克。荸荠、海蜇洗净煮汤,每日2次。适用于高血压、肺热咳嗽、咳黄痰。
8.荸荠豆浆:荸荠5个,豆浆250克,白糖25克。荸荠洗净,在开水中烫1分钟,捣碎绞汁,兑人烧沸的豆浆中,继续煮一开,加糖搅匀饮用。适用于肠燥便秘、肺热咳嗽、胃热口渴、赤痢、便血、尿血、高血压及体虚有热等症。
9.荸荠萝卜汁:鲜荸荠10个,白萝卜、白糖各适量。荸荠、萝卜洗净,放一起榨汁,再加白糖煮沸,频频温饮,能清热解毒,理气化痰,适用于小儿出疹后咳嗽。
物种危害
植物文化
在广州为“泮塘五秀”之一叫做马蹄、浙江柳市、浙江台州、安徽芜湖,荠的发音和国语相同叫蒲荠、安徽无为叫果子、浙江杭州叫乌芋、地栗、地梨、苾荠、通天草、安徽泾县和湖北广水叫蒲萁、湖北荆州叫皮丘、广东潮汕叫钱葱、湖南常德、张家界叫萁米、湖南岳阳包括湖北叫磁米、湖南汝城叫磨荠、四川、重庆叫蒲丘、贵州叫蒲箕、江西抚州、进贤叫蒲子、江西瑞金叫马荠、江西景德镇、东乡叫蒲秋、湖南耒阳叫蒲栗子、湖南长沙蒲荠子、湖南衡山 、江西安福叫慈顾子。
荸荠名字还有个传说:兰溪江东蒲家村,有两亲兄弟。弟弟叫蒲超,哥哥叫蒲齐。蒲齐当哥像哥哥,吃饭总先让弟弟。
日子长了吃不消,哥哥反而像弟弟。蒲超长成五尺一,蒲齐才有一尺七。女娲见了好心疼,奖哥两只仙鸭梨。蒲齐双手接过梨,先分一只给弟弟。弟弟两口吞下肚,还想哥哥手上梨。蒲齐不是舍不得,想着爹娘在印尼。仙梨爹妈得尝尝,只是保鲜成问题。半夜弟弟睡得香,蒲齐悄悄去藏梨。
自家有块冷水田,仙梨藏到泉眼里。为了爹娘容易找,插根水草当标记。好事传千里,女娲一听有主意。一口仙气进水田,水草化成一万一,一撮水草一只果,仙果味道赛鸭梨。从此蒲超化席草,懒汉受不了仙气。仙果长在水田里,自然过冬到春季。爹娘虽然没等着,乡亲越吃越惬意。为了感谢蒲齐哥,仙果取名叫荸荠。
相关食谱
因为荸荠口感甜脆,营养丰富,所以深受人们的喜欢,它不仅可以像水果一样生吃,也可以做菜品辅料炒着吃;这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下饭菜,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荸荠炒猪肝原料:猪肝400克,荸荠100克,素油50克,精盐、黄酒、味精、葱丝、姜丝、酱油、白糖、淀粉各适量。
将猪肝洗净后切片,放入碗内,用精盐、黄酒、味精、淀粉略拌,腌渍;将荸荠去皮,洗净,切成片。锅置火上,放素油烧热,放入葱丝、姜丝炝锅,投入猪肝片煽炒至五成熟,放入荸荠片,加入精盐、酱油、白糖翻炒至熟即可。
保健应用:佐餐食用。可用于视力早衰,高血压引起的头昏脑胀、睡眠不宁及饮食积滞,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的辅助食疗。
配料:葱姜末,盐,少许糖,蛋清,黄酒,香肠丁
1.荸荠洗净去皮,把中间挖空。
2.鸡肉(或猪肉,鱼肉……)剁成蓉,加葱姜末,盐,少许糖,蛋清,黄酒,搅拌好酿入荸荠里,上面镶个香肠丁,上锅蒸10分钟,倒出汤汁留用。
3炒锅加少许油烧热倒入蒸荸荠的汤汁调好味加入淀粉,勾成琉璃欠淋在酿荸荠上。
馄饨汤
【原料】绞肉4两、荸荠末2大匙、葱末2小匙、蛋白1/2个、蛋皮丝、芹
腌料:酒1小匙。
【做法】
1.绞肉加入腌料、荸荠末、葱末、蛋白调匀,即为馅;
2.每张馄饨皮包入馅 料,备用;
3.高汤煮滚后,加入白胡粉、盐调味,盛入汤碗中;
4.将馄饨煮熟,捞至汤碗中,再加入芹菜末、蛋皮丝及油酥红葱,并淋上麻油。
萝卜甘蔗马蹄汤
【调料】冰糖适量
【做法】
1.将甘蔗切成10厘米(1厘米=0.01米)一段,再从中间切成4块(对切再对切)。
2.将马蹄洗净,直接拍碎。
3.将胡萝卜洗净、去皮,切成现状。
4.接着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煮1小时,最后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即可。
荸荠狮子头
【原料】去皮荸荠5只,瘦肉馅300克,菜心50克,盐5克,酱油20克,糖15克,鸡蛋1只,生粉,葱末、姜末、味精、料酒、湿淀粉各适量。
【做法】
1.将荸荠斩成米粒大小,拌进肉馅中,加盐、鸡蛋、料酒、湿淀粉、味精、葱姜末拌匀,做成四个大肉圆;
2、炒锅上火,倒入油,油热后放入肉圆煎至两面黄时,烹入料酒,加酱油,糖倒高汤,用小火焖烧15分钟,将狮子头盛入用菜心垫好底的盆中,把卤汁着芡浇于面上。
特点:鲜嫩带脆,咸中有甜,红绿相衬。
雪花马蹄
【口味】甜味
【菜系及功效】甜品/点心。
【工艺】滑炒。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