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薄雪火绒草

薄雪火绒草 薄雪绒草(拉丁: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俗为小白头翁小毛香艾等,是菊科绒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薄雪绒草有数个簇生和幼披针,或下部倒卵状披针;苞多数,卵或长,两面被灰白色密茸毛或上面被珠丝状毛;瘦果常有乳突或粗毛;期6-9月,果期9-10月。生于山地灌丛、草坡和林下。海拔1000-2000米。中国产自产甘肃南部和东......
目录

形态特征

薄雪火绒草植株多年生草本。

分枝稍长,有数个簇生的和幼

直立,高10-50厘米,有时达80厘米,不分枝或有伞房状花序,稀有长分枝或基部有分枝,基部稍木质,上部被白色薄茸毛,下部不久毛,节间长1-2厘米,或上部节间长达4厘米。

薄雪火绒草披针,或下部倒卵披针,长2.5-5.5厘米,宽0.5-1.3厘米,基部急狭,无鞘部,端尖,有长尖头,边缘平或稍波状反折,上面有疏蛛丝状毛或毛,下面被银白色或灰白色薄层密茸毛,3-5基出侧脉在上面显明;下部较小,在期枯萎或凋落;苞多数,较上部常短小,卵或长端钝或稍尖,两面被灰白色密茸毛或上面被珠丝状毛,排列成疏而径达4厘米的苞群,或有长花序梗而展成径达10厘米的复苞群。

头状花序径3.5-4.5毫米,多数,较疏总苞或半球,被白色或灰白色密茸毛,长约4毫米;总苞3层,端钝,无毛,出毛茸之上。小花雌雄异株花冠长约3毫米;雄花花冠狭漏斗状,有披针雌花花冠管状冠毛白色,基部稍浅红色雄花冠毛稍粗厚,有锯齿雌花冠毛细丝状,下部有锯齿不育的子房有毛或无毛;

果:瘦果常有乳头状突起或短粗毛。

果期:期6-9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灌丛、草坡和林下。海拔1000-2000米。

分布范围

产甘肃南部和东部、陕西中部和南部、河南西部和南部、山西南部和东部、湖北西部、安徽南部,在秦岭、大巴山、金佛山、黄山等处常见。也分布于四川东部万源及重庆的奉、城河北蔚县也有分布。此外,在日本也有分布。

本种提示

薄雪火绒草本种是唯一的在中国和日本广泛分布的种,变异也最多。一般有高大的和长或多少披针。但的高低和苞状有极大的变异。有一低矮的变型,高十余厘米,少数,或匙,长2-2.5厘米,宽约0.7厘米,头状花序少数,生于山地石上(安徽黄山)。

相关变种

薄雪绒草厚茸变种

粗壮,上部有长分枝,被白色厚茸毛;较大,长达7厘米,宽达1.5厘米;苞或卵端钝或,排列成疏的复苞群;头状花序长5毫米;总苞端无色,埋没于毛茸中。

产甘肃南部、陕西中部和南部、湖北西部、安徽西部的山区,生长环境同上。据前人记载也产于河南南部,常见。

此变种并非如所示的旱生植物,所以另起中文

薄雪绒草小头变种

不育多数密集丛生;细,径约1毫米,稀达2.5毫米,上部被薄茸毛,全部有较密集的节间长0.5-1.5厘米;线形至线状披针,长1.5-4.5厘米,宽0.3-0.4厘米,较坚挺,渐尖,有细尖头,边缘反卷,基部狭,中脉凸起,基出侧脉不显明;苞小,线状或椭披针头状花序小,长2-3毫米,径约3毫米,密集或伞房状排列;总苞褐色或无色,有毛。

山西南部(永济、霍县、芮城、陵川、晋城、垣)、河南西部(嵩县、灵宝、登封)和陕西中部(黄龙)。生于山区干坡地和石砾地。海拔900-1650米。

此变种是适应干环境的一个类型,分布区集中于我国中部,且处于本种分布区的边缘。从它的纤细、多数密集簇生、狭长而边缘反卷、头状花序小而密集等特性来看,此变种应作为1个独立种【L. microcephalum (Hand. -Mazz.)Ling】。由于本植物志稿完成在前,这里不作更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火绒草

下一篇 薄荷露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