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薜荔果

薜荔果 薜荔果(拉丁:Ficus pumila Linn.,:凉粉子)是桑科榕属植物。其要分布于中国南日本越南北部也有。薜荔果果两型;卵状心形,基部稍不对称,叶柄很短,基部至浅心形,基生叶脉延长,网甚明显;雌花果近球,榕果幼时被黄色短柔毛,成熟黄绿色或微红,丝短,花柱侧生,瘦果近球。其成活率高,宜栽种在排水良好的湿润肥沃的沙质壤土。攀援或匍匐灌木两型,不结果上生不......
目录

形态特征

攀援或匍匐灌木两型,不结果上生定根卵状心形,长约2. 5厘米,薄革质,基部稍不对称,尖端渐尖,叶柄很短;结果上无定根,革质,卵状,长5-10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急尖钝形,基部至浅心形全缘,上面无毛,面被黄褐色柔毛,基生叶脉延长,网3-4对,在表面下陷,面凸起,网甚明显,呈蜂窝状;叶柄长5-10毫米;托叶2,披针,被黄褐色丝状毛。榕果单生腋,雌花果近球,长4-8厘米,直径3-5厘米,平,略具短钝头或为脐状凸起,基部收窄成一短柄,基生苞片宿存,三角状卵形,密被长柔毛,榕果幼时被黄色短柔毛,成熟黄绿色或微红;总便粗短;雄花,生榕果内壁口部,多数,排为几,有柄,花被2-3,线形雄蕊2枚,丝短;具柄,花被3-4,线形花柱侧生,短;雌花生另一植株榕一果内壁花柄长,花被4-5。瘦果近球,有粘液。果期5-8月。

薜荔果

薜荔果

分布范围

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东南部、湖北东部、四川陕西。北偶有栽培日本(琉球)、越南北部也有。

繁殖栽培

繁殖技术

采用种子繁殖扦插嫁接组织培养。多采用播种育苗和扦插法等繁殖

播种育苗

果实采摘后堆放数日, 待花序托软熟后用刀切取出瘦果, 放入水中搓洗, 并用纱布包扎成团用手挤捏滤去肉质糊状物取子, 种子阴干贮藏至翌年春播。

扦插

选优剪取插穗→药处理→扦插→成活→移植→出圃造林。

(1) 扦插基质

常用1∶1的黄心土和细河沙, 有条件的可用蛭石、珍珠和谷壳灰作扦插基质。

(2) 插穗选择

当年萌发的半木质化或1年生木质化的大条 (结果) 以及1年生木质化的小条 () 都可选用

(3) 温度、湿度和光的调控

一般从盖有透光度的50%的遮阳网的钢架或竹木架结构的大棚下建砖砌扦插床, 床底先后各铺厚20 cm的扦插基质。

(4) 扦插时期

春、夏、秋3季都可扦插, 以6月下旬~8月中下旬较适宜, 此时日平均温度在25 ℃以上, 利于生。一般20 d可产生愈伤组织, 25~30 d出现眼点, 40 d长出新

(5) 扦插成活率

结果一般在80%以上, 可达95%以上。

嫁接

扦插成活后 (1年生苗) , 或2年生的实生苗的基部进繁殖

种植技术

1造林的选择

土壤要求不严, 酸性或中性环境均可生长, 但以排水良好的湿润肥沃的沙质壤土生长最好。

2整地

对于连基地造林, 往往为红壤或黄壤岗地, 因此必须进撩壕整地或大整地, 宽、深各50 cm;在大树边或残墙断壁、围墙边应作高30~40 cm, 宽50 cm见的肥土墩。

3施足基肥

撩壕或大底部在栽前半个月回填草皮15 cm厚, 再填入猪牛栏粪或堆沤的厩肥15 cm, 然后施下过筛的垃圾土10 cm, 最后覆表土, 土面高出原地面10 cm。

4栽植

春季选阴天或晴天的16∶00后栽植, 栽前用磷肥黄泥浆沾或用100×10-6的ABT6号生粉液沾。栽时做到藤蔓朝向攀附物, 舒、压紧并浇透水。

5抚育管理

(1) 在阳光直射的空旷地——基地造林后, 还应在当日或次日为薜荔遮阳荫至9月下旬, 可用竹弓支撑遮阳网或搭架盖竹、麦杆、芦苇或茅草做成荫棚。

(2) 松土除草, 追施稀薄的尿素或复肥液 (0.25%溶液) , 于5月、6月、8月、9月各追肥1次。

(3) 注意排水和抗旱。

(4) 基地造林后, 在当年用旧砖堆砌成墙垛, 或搭好棚架, 供薜荔攀附。为防薜荔幼小藤蔓攀附时滑落, 用塑料带将藤蔓轻松地捆缚在树上或棚架柱上;对于栽在围墙或墙垛边的可用封纸带或用水泥粘在墙壁上。

(5) 防牲畜践踏、啃食危害。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薜荔根

下一篇 薜荔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