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豹皮樟

豹皮樟 豹皮(拉丁:Litsea coreana var. sinensis(Allen)Yang et P.H.Huang),俗扬子黄肉楠,是木姜子属的植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植物豹皮叶片披针,先端多急尖,上面较光亮,叶柄上面有柔毛,树皮呈小鳞片状剥落,剥落后呈鹿斑痕,果梗粗壮,而且扁平,果托上宿存有花被,果成熟由红色黑色。其生于海拔900米以下的山地杂木林中......
目录

形态特征

豹皮樟褐色,无毛,老黑褐色,无毛;顶芽,先端钝,鳞片无毛或仅上部有毛。互生;叶柄长1-2cm,上面有柔毛;叶片革质,长披针,长5-10cm,宽2-3.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绿灰白色,两面均无毛,羽状侧脉每边9-10条,中脉在下面稍隆起,网纹不明显。雌雄异株花序腋生,无花梗苞片早落;花被6,等长,长约2mm;雄花雄蕊9-12,花药4室,均瓣裂雌花子房近球花柱有稀疏柔毛,柱头2裂,退化雄蕊丝状,有长柔毛。果实或近球,直径约6-8mm,先端有短尖,基部具带宿存花被的扁平果托;果梗长约5mm,颇粗壮,果初时红色,熟时呈黑色期8-9月,果期翌年5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

主要价值

药物作用

豹皮樟【药 】:豹皮

【属中文】:木姜子

【拼 音】:baopizhang

【来 源】:为子叶植物木姜子植物豹皮皮、皮。

【功 效】:祛湿消肿、行气止痛。

治】:治气滞脘痛、水肿

性味归经】:苦,温,

【用法用量】:服:汤,9一12克。

】:扬子黄肉楠(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豹皮樟【考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1.疏(《医宗金鉴》),治肠出子宫

2.(《中药制手册》),咽喉肿痛,单双乳蛾疔疮疖等症。

3.治衄不止(《本草纲》):百草霜末吹之。

4.治生疮(《正宗》)。

5.治咽喉无故肿(《正宗》)。

6.治小儿食积(《正宗》)。

7.治(《太平惠民和》)。

8.治卒下不止(《外台秘要》)。

9.治妇人白带(《永类钤》)。

10.治妇人(《本草汇言》)。

各家论述

1.《本草图》:消化积滞,今人下食药中多用之。

2.《纲》:止上下诸妇人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病,伤寒阳毒发狂,黄疸,疟痢,噎咽喉一切诸疮。

3.《药解》:敛,请热消瘀。专止失,吐衄便血,产漏诸

4.《医林纂要》:泻心,去妄热,止妄下气消积

5.《现代实用中药》:涂白癣及头部湿疹

6.《本草疏》:百草霜乃烟结成,其味辛,无毒。辛,故能消化积滞及下食也。凡见灰则止,此药性能,复能瘀滞,故上下诸及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病。虽能止,无益肠,救标则可,治本则非;故不宜多服。

7.《本草汇言》:百草霜,解三焦结热,化藏府瘀血之药也。苏颂小儿食积症块,妇人血瘕,取此得之轻扬,而阴凝陈聚之物也。濒湖治黄疸疟胀,咽喉生疮,取此得之轻升,而发越湿热搏结之疾也。杂病用治吐、衄、崩不止者,谓其轻浮化之质,且色之黑也,见黑即止,亦从治热胜动而安营血之暴走也。

与原变种比较

豹皮樟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片披针,先端多急尖,上面较光亮,幼时基部沿中脉有柔毛,叶柄上面有柔毛,下面无毛。

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江西福建。生于山地杂木林中,海拔900米以下。

民间用治疗脘胀痛。

本变种过去常与豺皮Litsea rotundifolia Hemsl. var. oblongifolia (Nees) Allen混淆,均被错误鉴定为Litsea chinensis Bl.,但本变种树皮呈小鳞片状剥落,剥落后呈鹿斑痕,果梗粗壮,而且扁平,果托上宿存有花被,果成熟由红色黑色,而豺皮树皮不呈小鳞片状剥落,无鹿皮斑痕,果则几果梗,又无残留花被。成熟时蓝黑色,具白粉,极易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豹皮菇

下一篇 华苘麻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