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鞭叶耳蕨

叶耳:Polystichum craspedosorum(Maxim.) Diels)是鳞毛科、植物小型陆生蕨类植物短,直立,植株高可达20厘米。密生披针棕色鳞片簇生,禾秆色,面有纵沟,密生披针棕色鳞片鳞片边缘有齿叶片线状披针或狭倒披针,先端渐狭,基部略狭,一回羽状;羽片下部的对生,向上为互生,柄极短,或狭侧脉单一,面不明显,纸质,......
目录

形态特征

鞭叶耳蕨小型蕨类。陆生。短,直立或斜升,植株高10-20厘米。直立,密生披针棕色鳞片簇生,叶柄长2-6厘米,基部直径1-2毫米,禾秆色,面有纵沟,密生披针棕色鳞片鳞片边缘有齿,下部边缘为卷的纤毛状;叶片线状披针或狭倒披针,长10-20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狭,基部略狭,一回羽状;羽片14-26对,下部的对生,向上为互生,平展或略斜向下,柄极短,或狭,中部的长0.8-2厘米,宽5-8毫米,先端钝或。基部偏斜,上侧截形状凸明显或不明显,下侧楔形,边缘有弯的尖齿;具羽状侧脉单一,面不明显,面微凸。纸质,上有或疏或密的线形及毛状黄棕色鳞片鳞片下部边缘为卷的纤毛状;叶轴面有纵沟,面密生狭披针,基部边缘纤毛状的鳞片,先端延伸成鞭状,端有胞能萌发植株

孢子囊群通常位于羽片上侧边缘成一,有时下侧也有;囊群盖大,全缘,盾状。

产地生境

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径源)、山东浙江(临安、昌化)、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生长于海拔2300米以下的阴面干石灰上。鞭叶耳蕨

繁殖方法

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的时间以春季3-4月或秋季8-9月为佳。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收集孢子将带有孢子囊群的叶片剪下,放入纸袋中干,一周后除去叶片,收集孢子袋入干瓶中存放。应注意采集外观呈褐色而未裂的孢子囊群。
  2. 培养基质和容器:培养基质可选用细筛筛好的腐殖土,播种容器用盆即可,均应汽消毒半小时以上。
  3. 孢子播种:事先将播种容器放在浅水中充分湿润,将孢子均匀撤播在培养土上,不能盖土,容器上加盖玻璃以保湿度。
  4. 孢子培养:播种好的容器放在温室或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80%,每天光照4小时以上,大约10-20天左右孢子萌发成丝状体,其后逐渐成扁平心脏体(配子体),约30-60天后,性器官成熟,此时应每天喷水,为受创造条件。此后约15-30天,生长出一成幼孢子体。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要有两种式:

  1. 蕨类先端着地生产生新株的特性。将新株及时移栽即可。
  2. 利用横走分段栽培或直立纵切为2-3份栽培,但每部分均须带,才易成活.时间以春季3-4月或秋季10月为佳,成活率一般可达90%以上。

栽培技术

移栽或定植:孢子体具3-4时,可进一次移栽,并逐渐从室移到室外。小苗长大后,视情况进第二次移栽或定植。

主要价值

该种喜湿耐荫,先端下垂,适于室盆栽,供壁挂或空悬。鞭叶耳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鞭叶铁线蕨

下一篇 霸王鞭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