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凹头苋

凹头苋 凹头(拉丁:Amaranthus blitum Linnaeus),称为野,是一年生草本。凹头株高达30厘米,伏卧上升,基部分枝叶片卵形卵形成腋生簇,胞果卵形。国广泛分布于蒙古、宁夏青海等地区,国外广泛分布于日本、非洲等地区。。该植物可作猪饲料;全草入药,用作缓和止痛、收敛、利尿、解热种子有明、利大小便、去热的功效,鲜清热解毒作用。其......
目录

形态特征

凹头苋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无毛;伏卧而上升,从基部分枝淡绿色或紫红色。叶片卵形卵形,长1.5-4.5厘米,宽1-3厘米,端凹缺,有1尖,或微小不显,基部宽楔形全缘或稍呈波状叶柄长1-3.5厘米。成腋生簇,直至下部的腋部,生在端和端者成直立穗状花序花序苞片苞片,长不及1毫米;花被披针,长1.2-1.5毫米,淡绿色,急尖,边缘部有1隆起中脉雄蕊花被稍短;柱头3或2,果熟时落。胞果卵形,长3毫米,不裂,微皱缩而近平滑,超出宿存花被种子,直径约12毫米,黑色黑褐色,边缘具环状边。期7-8月,果期8-9月。

幼苗子叶1对,长,先端钝,基部连。下胚轴发达,上胚轴短。初生卵形,先端平,具凹陷,叶基楔形,有长柄。后生叶缘略呈波状外,与初生相似。

成株肉质肥厚,有光泽无毛,绿色紫色。株高10~30厘米,,倾斜或匍匐生长,由分枝单叶,对生,有时互生,或倒卵形全缘凹。3~8朵,簇生于小端,黄色,具凹头,下部结; 雄蕊8~12枚; 花柱4~6枚,细长,伸出雄蕊之上,柱头4~5裂。

子实胞果,每果种子50多粒。种子状扁黑色褐色

主要品种

本种提示

和皱果相近,但本种的伏卧而上升,由基部分枝胞果微皱缩而近平滑,可以区

生长习性

凹头苋种子、雨水或灌溉水及收获物进传播。牲畜食用带有种子苋菜消化道排出仍有发能力。多生于农田、地埂、路边、荒地和湿润的地

分布范围

凹头苋蒙古、宁夏青海西藏外,全国广泛分布。生在田野、人家附近的杂草地上。分布于日本、欧洲、非洲北部及南美。

繁殖栽培

凹头苋种子繁殖。在西北地区从5月上旬至10月上旬均有发生,5 ~8月发生数占全年发生数90%以上,5月中旬与8月下旬是两个出苗高峰期。凹头一年可完成两个生活周期。第一代5月上旬出苗,5月下旬分枝,6月中旬现蕾,6月下旬至7月上旬、结果,7月中、下旬成熟。第二代8月上、中旬出苗,8月下旬为出苗高峰,9月、结果,临冬植株枯死。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凹头苋全草入药,用作缓和止痛、收敛、利尿、解热种子有明、利大小便、去热的功效;鲜清热解毒作用。

全草:甘,凉。用于痢疾目赤乳痈痔疮种子:祛热,利小便,明

使用价值

凹头苋可作猪饲料。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凹朴皮

下一篇 鼻血雷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