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安徽小檗

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为小檗小檗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湖北、安徽浙江等地,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800米的地区,常生于林中、路旁、山地灌丛中或山前尚未由人工栽培。 落灌木,高1-2米。可入药。具有清热燥湿利尿杀虫。黄疸疾,热痢下,淋浊带下,疮疡热毒毒蛇咬伤小儿疳积。产于安徽浙江、湖北。生于山地灌丛中、林中......
目录

参考资料

来源:[Journ 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Botany 57(369): 185 1961]

中国植物志:29:188

Berberis anhweiensis Ahrendt in Journ. Linn. Soc. Bot. 57: 1 85, 1961; 湖北植物志1: 387, 1976, 安徽植物志2: 348, 图658, 1986; 浙江植物志2: 313, 图2-415, 1992; C. M. Hu in植物研究6 (2) : 12, 1986.

形态特征

灌木,高1-2米。老黄色淡黄色,具条棱,黑色点,幼暗紫色;节间长2-4厘米;茎刺单生或三分叉,长1-1.5厘米。薄纸质,近或宽叶片长2-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形,下延,上面深绿色,中脉侧脉隆起,淡绿色,中脉侧脉明显隆起,两面网显著,无毛,叶缘平展,每边具15-40刺齿叶柄长5-15毫米。总状花序具10-27朵,长3-7.5厘米,包括总梗长1-1.5厘米,无毛;花梗长4-7毫米,无毛;苞片长约1毫米;黄色苞片卵形,长约1毫米;萼片2轮,外萼片,长2.5-3毫米,宽1.3-1.5毫米,萼片卵形,长约4.5毫米,宽约3毫米;花瓣,长4.8-5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全缘,基部楔形,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3毫米,药隔不延伸,先端平胚珠2枚。浆果或倒卵形,长约9毫米,直径约6毫米,红色端不具宿存花柱,不被白粉。 期4-6月, 果期7-10月。

产地生境

产于安徽浙江、湖北。生于山地灌丛中、林中、路旁或山。海拔400-1800米。模式标本采自 安徽黄山。

生境:山谷林下, 山坡灌丛

价值

【来源】小檗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 Ahnendt,以树树皮 入药。

【生境分布】安徽浙江

性味】苦,

【功能治】清热燥湿利尿杀虫。黄疸疾,热痢下,淋浊带下,疮疡热毒毒蛇咬伤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安徽杜鹃

下一篇 安徽刺黄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