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五脏

五脏 脏是指胸组织充实致密,并能贮存、分泌或制造精气的脏器。《素问·五脏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脏象说,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加上六腑的配,把人体表里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脏是指胸组织充实致密,并能贮存、分泌或制造精气的脏器,即五个脏器......
目录

概念

脏是指胸组织充实致密,并能贮存、分泌或制造精气的脏器,即五个脏器的称。

解读

五脏,即称。在经络说中,心包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而称为“神脏”。五脏的职能虽各有所司,但彼此协调,共同维持生命进程。五脏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及精神情志因素又是密切相的。

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之间,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其而下尖,如未的莲

要生理功能是血脉。由于血脉功能起着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称为“君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通明。

在体,其华在面,在窍为,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少阴太阳小肠相互属小肠,相为表里在五,为阳中之阳,与自然界夏相通应。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之上。有分,左二右三,共五肺系(指气管气管等)与相连,故称之门户,之外窍。

要生理功能是司呼吸,水,朝百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式。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覆盖诸脏,故有“华盖”之称。娇嫩,不耐燥湿之侵;又上通窍,外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侵袭,故有“娇脏”之称。

在体皮,其华在毛,在窍为,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太阴与手阳明大肠相互属大肠,相为表里在五中属金,为阳中之阴,与自然界秋相通应。

位于中焦,在之下,的左。《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以膜相连”。

要生理功能是运化,统摄液。同居中焦,是人体对饮食物进消化、吸收并输布其微的要脏器。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赖于运化的水谷微,故称为“后天之本”。脾气的运动特点是太阴湿土,又运化水液,故喜湿

在体肉而四肢,在窍为,其华在,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太阴足阳明相互属,相为表里在五属土,为阴中之至阴,与长夏之相通应,旺于四时。

位于腔,横之下,右胁之

要生理功能是疏泄和。《临指南医案·》有“体阴而用阳”之说。的生理特性是动,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称之为“刚脏”。《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在体筋,其华在爪,在窍为,在志为怒,在液为泪。附于,足厥阴肝经少阳相互属,相为表里在五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相通应。

位于柱两侧,左右各一。《素问·微论》说:“者,之府。”

要生理功能是:水,。由于藏先天之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为“先天之本”。阴阳肾阴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蛰,又称为封藏之本。

在体,生,通,其华在发,在窍为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少阴太阳膀胱相互属膀胱,相为表里在五属水,为阴中之阴,与自然界冬相通应。

中医应用

1、五脏中医藏象说的核容,五脏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医应用要表现在五脏为中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两个面。

(1)以五脏为中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藏象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整体,人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为用,代谢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藏象说是以五脏为中,通过经系统“属于腑脏,外于肢”,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等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联结成有机整体。五脏,代表人体的五个生理系统,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五个系统之中。其具体联结的系统结构有:系统(—筋——爪),心系统(小肠—面),系统(—肉—),肺系统(大肠—皮——毛),系统(膀胱骨髓—发)。这五个系统相互之间并非孤立,而是通过经属沟通和的流贯相互联系。五脏机能的协调共济,相互为用,是维持人体生理平衡的重要保中医阴阳说说明五脏阴阳之间既相互制约又互互用的动态平衡系,以说阐释五脏功能之间既相互资助又相互制约的协调统一系。五脏之中,又是以导,五脏六腑之大。明代之后,命门说兴盛,对肾阴肾阳的功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又有了“为各脏阴阳之本”之说。

此外,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中医藏象说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属人体整体生命机能的体现,与五脏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人的精神活动由五脏精气化生和充养,如《灵枢·本》说:“舍魂……舍意…………舍魄……舍志。”故《素问·宣明五》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分属于五脏藏寓:“藏魄,藏魂,藏意,藏志。”情志活动本由五脏精气化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情志活动分五脏所司,如“在志为喜”,“在志为怒”,“在志为思”,“在志为忧”,“在志为恐”。而情志过激,又反伤五脏精气,如“怒伤”,“喜伤”,“思伤”,“忧伤”,“恐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体不仅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自然环境保持着统一性。人赖自然环境以生存,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必然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机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必然要作出相应的反应。故《灵枢·岁》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将人体与天地置于于同一体系中考察研究,强调外环境的统一性,这是藏象说的第二个特点。

藏象说应用说将自然界的五时、五、五、五化等与人体五大功能系统密切联系,构成了人体外环境相应的统一体。如以季候而言,“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素问·金匮真言论》),五脏与五时之是相互通应的,如通于夏通于秋通于冬通于春通于土(《素问·六藏象论》)。故有“应春温养肝,应夏热之以养,应长夏之以养,应秋凉之以养,应冬藏之以养”的养生原则。

五脏虚实强弱与四时候变化有密切系。例如,春季肝气旺,冬季旺。故春季多发病,冬季多发肾病。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当顺应四时,故养生调摄,治疗用药,春天应有利于肝气之疏泄,冬季应有利于藏。另一面,说,五脏之间存在着生克制化系。例如,相对而言,在春季较旺,夏季较弱,长夏转强,冬季也较旺,故病情预后转归也不同,如《素问·藏法时论》说:“病在,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

从地区域而言,藏象特性将五五脏类比,如东属木,生发,与肝气相通应;南生长,与心气相通应,等等。这种类比是有一定科涵的。地域不同,候、水土、饮食、居处以及生活习惯等面有很大差异,从而使人体脏腑强弱不同,体质和发病倾向也有一定区。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人体腠理多致密。

由于整体观察和类比思辩等思维法的应用,以及古代哲“重道轻器”、“重无轻有”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藏象说还有从宏观、功能、外象来把握脏腑的特点。因此,要科地理解和把握藏象理论的涵,并结临床实践不断地加以发展。

2、五脏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中医以生理功能特点的不同作为区分脏与腑的要依据。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如《素问·五藏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五脏的生理特点,所谓“满而不实”、“实而不满”,是强调五脏精气宜保持充满,但必须流通布而不应呆滞;唐·王注云:“精气为满,水谷为实。五脏但藏精气,故满而不实;六腑则不藏精气,但受水谷,故实而不能满也。”五脏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治疗上“五脏宜补”。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艾虎

下一篇 下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