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窍
基本内容
通俗的讲:“九窍”即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 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而言。
出处:《 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九窍用药的起源与发展
《难经·三十七难》除了将眼、耳、鼻、口归属九窍外,亦把“舌”、“喉”谓之“窍”,不无道理。
若论九窍用药治病,当先明何谓之“窍”?辞书曰:窍,“窟窿”、“孔洞”也。换言之“窍”即人体与外界相通的洞。祖国医学对人体孔窍的叙述有“ 七窍”,“九窍”,“窍”,“ 下窍”,“ 空窍”,“ 苗窍”等不同名称。除“ 苗窍”之“苗”不一定是孔洞外,多指孔洞而言,只不过是所指的部位不同而矣。
经典说法“九窍”中 前阴尿道谓之窍,很少有将前阴阴道谓之窍的。实际上临床中将 阴道视同“窍”者,亦不鲜见,故今将阴道归属“九窍”之中,似亦无不妥。九窍用药治病就是通过上述“窍”作为给药途径,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采用单一或综合的治疗方法达到治疗人体外邪、内伤因素所引起各种病症之目的。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