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神情诗

称】《情诗》 【年代】东晋 【作者】顾恺之 【体裁】五言诗情诗 春水满四泽, 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 明辉,冬岭秀松。旧时的绘画中有以春夏秋冬四时景物绘成四幅屏条而悬挂于一室者,令人一览之下,便可觉察到四时的物,同时可以体现出画家描摹自然的手段及其 洞达 幽微的观察力。 顾恺之本是晋代的大画家,他沉潜于艺术,甚至到了 如痴如狂的地步,因而时人称之为“顾痴”,这首《情诗》就是他以诗当画,......
目录

作品信息

   称】《情诗》
   【年代】东晋
   【作者】顾恺之
   【体裁】五言诗

作品原文

   情诗
  春水满四泽, 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 明辉,冬岭秀松。

作品鉴赏

  旧时的绘画中有以春夏秋冬四时景物绘成四幅屏条而悬挂于一室者,令人一览之下,便可觉察到四时的物,同时可以体现出画家描摹自然的手段及其 洞达 幽微的观察力。 顾恺之本是晋代的大画家,他沉潜于艺术,甚至到了 如痴如狂的地步,因而时人称之为“顾痴”,这首《情诗》就是他以诗当画,用了象鲜明的文,勾勒出一组典型的四时光画来,表现了他画家的本色。
  首先来看他画中之物象。“春来江水绿如蓝”,当春了隆冬的雪,一泓春水给人带来了 大地回春的讯息,所以古人有“春江 水暖先知”(苏轼)和“一陂春水绕月”(王安石)的句,特是江南水乡,春雨如的时候,四野的沟渠都涨满了水,田野和 水泽显得滋润辽阔,而诗人画家的 彩笔自然注意到了这充满生机和象征智慧的水在南国春景中的地位了。夏天是酷热的,夏日之日,令人感到威严而生厌惧,夏天景物的色彩秾重单调,然而诗人却将光投向了天上变幻莫测的云。夏日的云时而 颓然凝聚,时而奔走飘,如奇峰骤起, 千姿万态,那光与影、色与线、与态,无时不在变化,令你眼花缭乱、迷。据说唐代大书法家怀素曾说过:“吾观夏日多奇峰,辄常师之。”并由此而悟通了书法的奥秘,可见夏云的魅力。秋天自然是个令人难忘的季,然而最令人销魂的是那秋月 朗照的夜晚,凉自远而至,在月色笼罩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 迷离惝恍的色彩,画家的笔难以描摹,而诗人却以“秋月扬明辉”五将此情此景和盘托出。冬天是严冷萧杀的,然而 高岭上的一青松,不仅给 银装素裹的天地间增添了些许生机,而且令人想起先哲“岁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言,给人以无限遐想的余地。诗人就像是善于摄取典型物象的摄影家,只要轻轻动一下 快门,便将四时景物容入 幅之中,这里只用了寥寥二十个,便勾勒出了四幅生动的画面。
  顾恺之论画最重韵,然也不态的逼真和象。他曾提出过“以”的著论断(《 历代画记》卷五),以为传离不的基础。《世说新语·巧艺》中曾说他善画人物,然数年不 点睛,有人问其缘故,他回答说:“ 四体妍蚩,本无于妙处, 传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见他以为绘画的极诣在乎“传写照”,即要求俱备。这首小诗,正是“以”的典型。四句所写,无一不是象的、真实的景物,然而,正是通过这些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令读者体味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精神。诗人笔下的景物都充满着生机并给人以积极的启示,如夏和冬,就候来说往往并不能起人的快感,然“夏云多奇峰”一句给了读者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余地,且不说那瞬息万变的夏云给人以变幻莫测的美感,就是由此而产生的人生如 苍狗白云的联想,便令人顿生忘机息的意绪。又如冬日山岭上的青松, 傲霜斗雪,耸然挺立,象征着积极进取、不畏艰险的精神。至如“秋月扬明辉”的“扬”,“冬岭秀松”的“秀”,也都能十分传地化静为动,给自然景物赋予了生命和韵味。总之,通过这四幅景画,读者见到了自然的精神和作者的精神,所以诗虽然纯为写景之作,却冠以“情”二作为题,其中的美含意便大可回味了。

作者简介

   顾恺之
  (346-407)东晋大画家和文家。江苏无人。他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于世。顾恺之张画人物要有传之妙,而键在于阿睹(眼)中。因此他一反汉魏古拙之,专重传,点睛最妙。年轻时曾为建业瓦棺寺作 摩诘像壁画,当众点睛, 观者如堵,施舍钱顷刻超过百万,从此他的声远扬四。顾恺之 人物画,善于用淡晕染增强质感,运用“ 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细线,人物五官描写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的丰富情感;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晚年笔法如 春蚕吐丝,似拙胜巧,傅以浓色,微加点缀,而采飘然,饶有浪漫义的色彩。南朝 陆探微、唐代 吴道子等皆临摹过他的画迹。 现今传世的顾恺之作品 摹本有《 洛赋图》、《 女史箴图》、《 列女仁智图》。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心肾不交

下一篇 土不制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