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丸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贝母丸
处方:贝母45克(煨令微黄)桔梗30克(去芦头)甘草30克(炙微赤,锉)紫菀30克(洗,去苗、土)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功能主治:宜肺止咳,化痰平喘。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痿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不计时候,以粥饮送下。另用如弹子大1丸,绵裹含咽。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四
《普济方》卷二九○:贝母丸
《圣惠》卷七十:贝母丸
处方:贝母1两(酥炙微黄),款冬花2两,桂心1两,百合1两,紫菀1两(洗,去苗土),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乳2两(去粗皮,涂酥,炙令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末,研入杏仁令匀,炼蜜为末,如弹子大。
摘录:《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十四:贝母丸
处方:贝母1两半(煨令微黄),桔梗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紫菀1两(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如弹子大,绵裹1丸,含咽亦佳。
摘录:《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六:贝母丸
处方:贝母半两(煨令微黄),细辛3分,桂心1两,菖蒲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百合(半两),紫菀3分(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摘录:《圣惠》卷六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玉诀》:贝母丸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贝母丸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炒)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麦门冬(去心,焙)1分,山芋1分,百合1分,甘草(炙,锉)半两,阿胶(炙燥)半两,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黄蜡1两2钱熔作汁,入末拌和为丸,如弹子大。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圣惠》卷七十七:贝母丸
处方:贝母(煨微黄)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秦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1分,干姜(炮裂,锉)1分,桂心1分,粳米1分,石膏(细研)1分,黄芩1分,大豆黄卷1分,石斛(去根,锉)1分,当归半两(锉,微炒),大麻仁3分。
制法: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妇女横产,或颠倒,胞衣不出,伤毁不下,产后余病,汗出,烦满不止,少气逆满。
摘录:《圣惠》卷七十七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2两,甘草(炙)3分,旋覆花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4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
制法:上5味,捣罗4味为末,入杏仁同研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贝母丸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紫菀1两,桑根白皮(锉)1两,五味子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别研膏)1两,人参1两,大枣10枚(煮熟,去皮核,别研膏)。
制法:上8味,除研2味外,捣罗为末,以杏仁枣膏拌,如干,更入炼蜜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鸡峰》卷十一:贝母丸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贝母丸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