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至宝丹

目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至宝丹

:生乌犀屑(研)、朱砂(研.)、雄黄(研.)、生玳瑁屑(研)、琥珀(研),各一两。麝香(研)、龙(研),各一分。金箔(半入药.半为衣)、银箔(研),各五十牛黄(研)半两,安息香一两半。

炮制:为末,以无灰搅澄过,滤去沙土,约得净数一两,慢成膏。上将生犀、玳瑁为细末,入馀药研匀,将安息香膏重汤凝成后,入诸药中和搜成,盛不津器中,并旋如桐子大,用人参汤化下三至五

功能治:治诸

疗卒中急不语,中恶绝,中诸物毒暗,中热疫毒,阴阳二毒,山岚瘴毒,蛊毒水毒产后晕,出,恶血烦躁气喘,吐逆,难产闷难(一本作乱),死胎不下。已上诸疾,并用童子小便一生姜自然汁三、五滴,入于小便温过,化下三至五效。

又疗积热,伏热呕吐邪气大肠风秘魂恍惚,头昏眩,睡眠不安,口干伤寒狂语,并皆疗之。

又疗小儿诸急惊心热,卒中客忤不得眠睡,烦躁涎搐搦。每二岁儿服二人参汤化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

《苏沈良方》卷五引《灵苑方》:至宝丹

:生乌犀 生玳瑁 琥珀 朱砂 雄黄各30克 牛黄 麝香各7.5克 安息香45克(浸,重汤令化,滤去滓,约得净末30克)金银箔各50张

制法:将生犀、玳瑁研为细末,入余药研匀,和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化浊开窍清热解毒。治卒中急不语,中恶绝;中诸物毒、暗;中热疫毒,阴阳二毒,山岚瘴毒,蛊毒水毒等所致昏厥粗,舌红苔黄垢腻,滑数。以及产后晕,出,恶血烦躁气喘,吐逆,难产闷乱,死胎不下(以上诸以童便送服);并积热,伏热呕吐邪气大肠风秘魂恍偬,头昏眩,睡眠不安,口干伤寒狂语;儿科用于心热癫痫,急惊,卒中客忤不得眠睡,烦躁涎、搐搦等。现用于管意外、昏迷、乙癫痫等属窍者。

用法用量:每服3~5,入参汤下;或用童便1,入生姜汁3~5滴送服。小儿以二岁服2为准,视年龄大小加减。

注意:本芳香辛之药较多,有耗阴劫液之弊,凡中昏厥肝阳上亢者用。

备注:本所治,属热盛,心包所致,治当逐瘀开窍清热解毒麝香冰片安息香辟秽化浊,豁开窍,共为君药;犀角牛黄玳瑁清热解毒,下降雄黄解毒,用以醒开窍,为臣药;朱砂琥珀金箔银箔重镇安,共为使。本方药物多为珍稀难求之动物、矿物和树脂类药材,价格昂贵,且功效卓著,故为"至宝"。

摘录:《苏沈良》卷五《灵苑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至宝丹

组成:生乌犀屑(水牛角代),朱砂雄黄;生玳瑁屑研;琥珀研,各一两(各30克);麝香研龙研,各一分(各3克);金箔半入药,半为衣银箔研,各五十(各50);牛黄研,半两(15克);安息香一两半(45克),为末,以无灰搅澄过,滤去沙土,约得净数一两(30克),慢成膏。

用法:将生犀、玳瑁为细末,入余药研均,将安息香膏重汤,凝成后,入诸药中和搜成,盛不津器中,并旋如桐子大,用人参汤化下三至五(3克),每两岁儿童服二人参汤化下。现代用法:水牛角玳瑁安息香琥珀粉碎成细粉;朱砂雄黄水飞成极细粉;将牛黄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加适量炼蜜制成大蜜,每重3克。服,每次1,每日1次,小儿减量。

功效: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治:温病心包神昏不语,身热烦躁粗,舌红苔黄垢腻,滑数,以及中中暑小儿惊厥者。

解:至宝所治诸,均为邪热亢盛,窍所致。邪热炽盛,炼液成神明,故神昏不语,身热烦躁粗,甚至鸣;之苗,热入舌绛,苔黄垢腻,滑数均为热之象。治宜清热豁以治其本,开窍以治其标。水牛角清心解毒;麝香芳香开窍,二药相,重在清热开窍,共为君药。牛黄既助水牛角清心解毒,又助麝香开窍安息香、龙辟秽化浊开窍,与麝香同用,开窍之力尤为显著;玳瑁镇惊安,共为臣药。朱砂琥珀金箔银箔质重以镇定惊,雄黄解毒,为药。本集众多贵中药材于一,且疗效卓著,堪称药中至宝,故至宝”。

临床应用:1.用要点:至宝是清热化浊开窍的重要,以神昏不语,粗,舌红苔黄,滑数为辨证要点。夏月无故昏倒,昏不知人,面垢,汗自出,手足微冷,亦可用本急救开窍,醒回苏。

2.现代应用:至宝常用于治疗“流”、“乙”、中毒痢疾、尿毒症、急性管病、昏迷癫痫等属窍者。

3.使用注意:至宝中芳香辛之品较多,有耗阴劫液之弊,阳盛阴虚神昏忌用。

4.孕妇用。

功用鉴安宫牛黄紫雪至宝三首,疗效可靠、价格较贵,被中医称为“三宝”。这三个子有什么区?三均能清热开窍,用治热安宫牛黄长于清热解毒,豁开窍,清热之力最强,其组特点是清热与开窍并重,又善豁,用治高热与神昏并重之紫雪长于清热开窍,息止痉.清热之力次之,其组特点是清热开窍,兼息止痉,用治高热神昏兼痉抽搐至宝长于芳香开窍,化浊解毒,清热之力最次,其组特点是开窍,清热为,用治高热神昏不语之。故俗称“糊里糊涂安官,乒乒乓乓是紫雪,不声不响至宝”。

歌:至宝朱砂麝息香,雄黄牛角水牛黄,金银二箔兼龙琥珀还同玳瑁良。

摘录:《太平惠民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致和散

下一篇 致和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