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指迷茯苓丸

目录

指迷茯苓丸

出处:指迷茯苓,出自明·《治准》。本茯苓”。

组成:半夏二两(60克)、茯苓一两(30克)、壳半两(15克)、化朴硝三钱(9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姜汁糊,每次服6克。也可改作汤服,各药用量常规量。

功效:燥湿行气,软坚消痰

治:治两疼痛,或四肢浮肿,或咳嗽多,胸脘满闷,或产后发喘,苔白腻,弦滑。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肠系膜动脉征、偏瘫肩痛症等病症。

1.肠系膜动脉征:比较加味指迷茯苓汤联养与肠养治疗肠系膜动脉征(SMAS)的短期及中长期疗效,治疗组9例予加味指迷茯苓汤联养治疗,对照组7例单纯肠养治疗,疗程5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呕吐腹痛、体重以及肠系膜动脉夹角角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可有效控制患者呕吐腹痛症状,改善养不良状况,增加肠系膜动脉动脉之间的夹角角度,使患者尽早增加自饮食,利用人体自身的消化系统来正常摄取养,产生良好的中长期疗效。(《广东》2010年第16期)

2.偏瘫肩痛症: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加味指迷茯苓汤治疗中偏瘫肩痛症30例,对照组27例在康复训练的同时,予服复方氯唑沙腙,疗程10日。以疼痛消失或疼痛减轻(++)为优。结果:治疗组30例,优24例(80%),良6例(20%);对照组27例,优15例(55.56%),良6例(22.22%),差6例(22.2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河南中医》2007年第6期)

解:指迷茯苓要用于治疗失运化,停中脘之半夏燥湿化痰壳、化朴硝理气软坚润下为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停中脘起的脘闷痛或四肢浮肿、苔白腻、弦滑为辨证要点。若正气已伤,当慎用本,且需加用健脾之品,使去而正不伤。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肩周炎、动脉颈椎病、顽固性癌痛、失眠、癔病、部耐药菌感染、部包块、麻木十二指肠壅积症、颈椎病重舌流注、白游风痒、痹室性早搏尼埃病、前列腺增生、多发性疖肿、银屑病等浊中阻的病症。

歌:指迷茯苓半夏,壳姜汤下, 中脘停痛,消痛自罢。

摘录:明·《治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振中汤

下一篇 振颓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