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银翘散

目录

《温病条辨》卷一:银翘散

连翘30克 银30克 苦桔梗18克 薄荷18克 竹叶12克 生甘草15克 芥穗12克 淡豆豉15克 牛蒡子18克

制法:上杵为

药理作用:银翘的药理作用 《中医杂志》1986(3):59,1.解热:在大实验性体温增高时,分给予银翘,动物体温得以下降,尤其以袋作用明显。2.抗炎:银翘对不同原因所致之炎症均有显着性的抗炎作用,而对某些炎症作用甚弱或无作用。3.抗过敏:对天花粉所致大、小被动皮肤过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过敏休克死亡率。4.促进免疫功能:在不增加免疫器官重量的情况下,袋能明显促进小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上述作用,无疑是临床应用银翘治疗外感热病的重要药理基础。

功能治: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寒头痛渴,咳嗽咽痛尖红,苔薄白或薄黄,浮数者。现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用量:每服18克,鲜苇,香大出,即取服,勿过药取轻清,过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备注:金银连翘辛凉轻宣,透泄清热解毒为君;薄荷牛蒡子辛凉清热,荆芥穗、淡豆豉透表解肌为臣;桔梗甘草清热解毒而利咽喉竹叶芦根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为使。诸药相,共成辛凉解肌,宣风热,除烦利之功。

:本制成“银翘解毒”。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温病条辨》:银翘散

组成:金银一两(30克),连翘一两(30克),桔梗六钱(18克),薄荷六钱(18克),竹叶四钱(12克),生甘草五钱(15克),荆芥穗四钱(12克),淡豆豉五钱(15克),牛蒡子六钱(18克)。

用法:上杵为。每服六钱(18克),鲜苇,香大出,即取服,勿过药取轻清,过则味厚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现代用法:作汤,水服,用量比例酌定。亦可作服用。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渴,咳嗽咽痛尖红,苔薄白或薄黄,浮数。

解:本温病初起,卫气被郁,失宣降所致。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故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温热失宣,则咳嗽咽痛邪热伤津,则渴,在卫表,故尖红,苔薄白,浮数。治宜辛凉透其表,清泄肺热以解其毒,宣降以复其清肃。中银连翘芳香清解,既轻宣透表,又清热解毒,重用为君。薄荷牛蒡子辛凉宣,疏风热清利头;豆豉、荆芥辛而微温,透邪外出,两药虽为辛温解表药,但辛而不烈,温而不,配伍在辛凉药中,可增强透表之力,共为臣药。桔梗宣肺止咳;竹叶清上焦热;芦根清热生津,同为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的配伍特点,一是于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违辛凉之意;二是疏风热清热解毒相配,既外风热,又解毒辟秽,从而构成清疏兼顾,以疏为。为“辛凉平”。

临床应用:1.

要点

银翘为一首“辛凉平”,是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以发热,微恶风寒咽痛渴,浮数为辨证要点。

2.

现代应用

银翘常用于治疗性感冒、急性扁体炎、麻疹初起,以及乙、流腮腺炎、咽炎疱疹等属温病初起,卫者。

3.

使用注意

中多为轻清之品,故不宜久,用量不宜过大。

功用鉴桑菊饮银翘均能辛凉解表,为治温病初起的常用。二组成均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桑菊饮桑叶菊花为君,配伍杏仁,肃止咳之力较强;适用于风温初起,表热较轻而咳嗽较重者,为“辛凉轻剂”;银翘以银连翘为君,配伍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较强,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温病初起,表热较重者,为“辛凉平”。

歌:辛凉解表银翘,芥薄牛蒡竹叶甘,豆豉桔梗芦根入,上焦风热服之安。

摘录:《温病条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