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禹功散

目录

《儒门事亲》卷十二:禹功散

黑牵牛头末120克 茴香3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行气消肿,逐水通便。治阳水阳黄便秘实,元未虚者。

用法用量:以生姜汁调3~6克,临卧服。

或加木香30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寿世保元》卷五:禹功散

陈皮 半夏(姜制)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木通各3克 条芩2.4克 升麻0.9克 甘草0.9克 山栀子)3克

功能治:治膀胱有热,小便不通,诸法不能奏效者。

用法用量:上锉一。用水400毫升,至200毫升,不拘时服。得解而止。

备注:原书云:此服后,“妙在探吐,譬如滴水之器,上窍则不沥,拔之则水通流泄矣。”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金·《儒门事亲》:禹功散

组成:头末黑牵牛(120克)、茴香(30克)。

用法:为末,每一钱(3克),姜汁调下。

功效:行气消肿,逐水通便。

治:寒湿水疝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舌红苔白或白腻,沉有力。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乙型硬化腹水鞘膜积液等病症。

1.乙型硬化腹水:采用禹功芒硝治疗乙型硬化腹水34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33例比较,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禹功芒硝。两组均以治疗1年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效标准:腹水消失,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一般情况良好,部B超无液性暗区为显效;腹水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减轻,食欲有所增加,一般情况改善,围缩小3 cm以上,部B超提示少量腹水为好转;腹水不减轻或增加,临床症状加重,病情逐渐恶化,或出现各种并发症而死亡为无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6%。(《浙江中医杂志》2012年第12期)

2.鞘膜积液:50例中阴囊囊肿者10例,睾丸鞘膜积液34例,鞘膜积液16例,交通性鞘膜积液2例。采用新加禹功治疗,小茴香10克,黑牵牛子6克,生槟榔3克,肉桂6克,鸟药、车前子、橘核牛膝茯苓猪苓当归赤芍泽泻各10克,每日1,分2次温服。10日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后痊愈(积液消失,伴随症状消失)28例,占56%;2个疗程痊愈18例,占36%,总有效率占92%。(《福建中医药》2006年4期)

解:本逐水消肿,喻其功用如同大禹治水一样功效卓著,故禹功”。本所治阳水水疝虽为二病,然病机则一,乃水气聚为患。治宜逐水行气为法。孕妇及年老体弱者慎用。

禹功枣汤,均能泻下逐水。本牵牛配伍茴香逐水中兼能行气,具有逐水行气、通便消肿之功,适用于阳水,二便不利,沉有力,属实证者;枣汤大戟芫花甘遂大枣同用,逐水中兼能培土扶正,适用于悬饮,咳唾胸胁痛,或水肿腹胀喘满,二便不利,沉弦者。

歌:儒门事亲禹功,牵牛茴香一齐研,行气逐水又通便,姜汁调下阳水痊。

摘录:金·《儒门事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禹馀粮圆

下一篇 移山过海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