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逍遥散

目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

甘草(微赤)半两,当归(去苗.微)、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治: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昏重,忪颊赤,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热如疟。

又疗室女阴虚,荣卫不和,潮热体羸瘦,渐成骨蒸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逍遥散

甘草微赤)15克 当归(去苗,锉,微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 柴胡(去苗)各3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疏肝健脾和中。治肝郁血虚,五心烦热,或往来热,肢体疼痛,头昏重,心悸颊赤,干,胸闷胁痛,减食嗜卧,月经不调,乳房作胀,弦而虚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烧生姜1块切破,薄荷少许,同至21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备注: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柔肝白术甘草茯苓健脾薄荷柴胡肝郁生姜和中。诸药用,可收并治,兼顾的效果。凡属肝郁血虚不和者,皆可化裁应用。

摘录:《太平惠民和》卷九

《伤寒论》:逍遥散

组成:甘草实破,水柴胡 芍药各十分(各6g)

用法: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匕,日三服。现代用法:水服。

功效:透邪解郁疏肝

治:1.阳郁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泻利下重,弦。

2.脾气胁肋胀闷,脘疼痛,弦。

解: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其缘于外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达于四末所致。此“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逆有本质区。正如李中梓云:“此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唯不宣通,是为逆冷。”阳郁于里,而不外达,则身微热;肝郁滞,气机不畅,则胁肋胀闷,脘疼痛,或泄利下重,弦。治宜透解郁热,疏肝柴胡条达肝气肝郁,透热外出解郁热,为君药。芍药养敛阴柔肝缓急,为臣药。芍药与柴胡相配,收同用,既补体,又利用,使柴胡而无伤阴之弊。行气理气开郁,,为药,与柴胡相伍,一升一降,并调,加强疏畅气机,升清降浊之功。与芍药用,又可调理气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与芍药同用,又缓急止痛。全四药,配伍严谨,柴、芍相配以治、草相伍以治并调,为疏肝的基础,后世常以本加减治疗肝郁气滞不和诸

临床应用:1.用要点本原治阳郁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的基础。临床以手足不温,胁肋或脘疼痛,弦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常用于治疗慢性炎、胆囊炎、胆石症、肋间神经痛、溃疡胃炎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等属于不和者。

3.使用注意热盛甚的热厥和阳衰阴盛,忌用本

歌:四逆里用柴胡,芍药甘草补,阳郁成逆,疏肝

摘录:《伤寒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逍遥五黄汤

下一篇 逍遥蒌贝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