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血府逐瘀汤

目录

《医林改错》卷上:血府逐瘀汤

当归 生地各9克 桃仁12克 红花9克 赤芍各6克 柴胡3克 甘草3克 桔梗4.5克 川芎4.5克 牛膝10克

药理作用:1.29,对微环作用的观察表明,消化道给药后,能明显改善由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的大急性微环障碍,并可防止由于微环紊乱而致的压急剧下降。明有活化瘀,改善微环,增加组织器官流灌注量的效应。2.凝作用和抗凝作用 《浙江中医杂志》1981(10):428,本在试管有缩短复钙时间、酶原和酶凝固时间,对有解聚作用,并能复活肝脏清除能力。

功能治:活祛瘀,行气止痛。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暗或两暗黑涩或弦紧3妇人痛经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疾。现用于压、精神分裂症、震荡后遗症、慢性粒细胞性病、栓性炎、色素沉着、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综征、顽固性头痛、顽固性低热、眼底出等属瘀血阻,日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水服。

备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祛瘀;当归、生地养化瘀;柴胡疏肝理气牛膝破瘀通瘀血桔梗药上甘草缓急,调和诸药。共奏活调气之功。

摘录:《医林改错》卷上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

组成: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当归三钱(9克),生地黄三钱(9克),川芎一钱半(5克),赤芍二钱(6克),牛膝三钱(9克),桔梗一钱半(5克),柴胡一钱(3克),壳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

用法用量:水服。每日1,分早、晚2次温服

功效:活祛瘀,行气止痛。

治:胸中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热烦闷,或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人暮潮热暗或两暗黑舌质暗红或有瘀斑,涩或弦紧。

解:府逐瘀汤瘀血阻胸中,气机郁滞,瘀久化热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瘀”之。胸中为之宗,之聚,肝经之分野。胸中瘀血阻滞,气机不畅,浊阴不降,故胸痛头痛,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瘀血日久,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肝气失和降则上逆,或呃逆日久不止;瘀日久化热,则热烦闷,人暮潮热;热扰,则心悸失眠瘀血阻滞,新不生,肤失养,故暗或两黯黑;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涩或弦紧,均为瘀之征。治宜活化瘀为,兼以行气凉血、清热。桃仁滞而润燥红花化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化瘀;牛膝长于祛瘀通瘀血,共为臣药。当归,祛瘀生新;生地黄凉血清热除瘀热,与当归润燥,使祛瘀不伤正;壳疏畅胸中气滞;桔梗宣肺,与壳配伍,一升一降,行气,使柴胡疏肝理气,为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本为活祛瘀药、行气药、养用,活而又行气,祛瘀而又生新,可作为通治一切气滞的基础

临床应用:1.用要点:府逐瘀汤为治胸中的代表,以胸痛,痛有定处,舌质暗红或有瘀斑,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府逐瘀汤常用于治疗冠绞痛、湿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震荡后遗症等属气滞者。

3.使用注意:中活祛瘀药较多,故孕妇慎用。

功用鉴:《医林改错》创制的五个逐瘀汤均能活祛瘀止痛,用治。均以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为基础药,但五所治各不相同。府逐瘀汤则配伍行气胸的壳、桔梗柴胡,以及牛膝等,故宣通胸胁气滞之力较好,治胸中通窍汤则配伍通阳开窍麝香、老葱、生姜等,故辛香通窍作用较好,治头面下逐瘀汤则配伍疏肝理气止痛药香附延胡索乌药壳,故行气止痛作用较好,逐瘀汤则配伍温里祛小茴香、官桂、干姜等,故温止痛作用较好,治少身痛逐瘀汤则配伍通宣痹止痛之秦艽羌活地龙等,故宣痹止痛作用较好,瘀血经络

歌:桃红四物汤,柴梗牛甘草襄,活化瘀兼行气瘀胸中第一

延伸:府逐瘀汤为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诸活化瘀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古。是由桃红四物汤四逆牛膝桔梗而成。治“胸中瘀”。其恰符绞痛、梗死之胸中病理变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能改善液流变性和微环,舒张管,增加缺器官流量,明显减轻的程度,缩小心范围和梗死面积,缓解绞痛。

摘录: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血晕饮

下一篇 血瘀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