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犀角地黄汤

目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犀角地黄汤

犀角(如无升麻代之)、生地黄牡丹皮、芍药,各一钱半。

功能治:治血证,大便黑,衂后微,发狂发黄当汗下,汗有淤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贤着《奇效良

《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

组成:犀角一两(水牛角代30g) 生地黄八两(24g) 芍药三两(12g) 牡丹皮二两(9g)

用法:上药四味,畋咀,以水九升,取三升,分三服。

现代用法:作汤,水服,水牛角先煎,余药后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瘀。

治:1.热入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细数。

2.热伤吐血,衄便血尿血等。

3.蓄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大便色黑易解等。

解:本热不解,深陷分所致。,又神明,热人分,一则热扰,致躁扰昏狂;二则热,致使,上溢则见吐血、衄;下出则见便血尿血;外溢肤则见发斑;三则热毒耗伤津液,则紫绛而干;又与热互结,致蓄瘀热,喜忘如狂,但因居阴分,热阴液上潮,故漱水不欲。此际不清其热则热不宁,不瘀血不去,不滋其阴则热不熄,正如天士所谓“入就恐耗,直须凉血。”治以清热解毒凉血瘀。犀角(现以水牛角代)咸,直人分,清心凉血、解毒,使热清血宁,为君药。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既助君药清解热毒,又可复已伤之阴,为臣药。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瘀,既能增强凉血之力,又可防止留瘀之弊,共为药。本四药相,清热、养阴、凉血瘀并用,使热清血宁而无耗之虑,凉血而无留瘀之弊。本现又称为“清热地黄汤”。

临床应用:1.用要点本为治疗温热热入的常用。临床以各种失,斑色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绛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常用于治疗急性重症炎、昏迷、弥漫型、尿毒症、过敏紫癜急性病、血症等属于分热盛者。

3.使用注意本方药凉,对于阳虚气虚之失胃虚弱者忌用。

功用鉴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均以水牛角、生地黄,用治热入营血。但清营汤配伍金银连翘等轻清宣透之品,寓有“透热转”之意,适用于热初入分尚未动犀角地黄汤配伍赤芍牡丹皮泄热瘀,寓有“凉血”之意,适用于热入分而见动、耗

歌:犀角地黄芍药热妄吐衄斑, 蓄发狂舌质绛,清热凉血瘀专。

摘录:《备急千金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犀角圆

下一篇 犀角地黄汤加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