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肝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洗肝散
处方:当归(去芦)、薄荷(去梗)、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山栀子仁、甘草(炙)、大黄(煨)、川芎,各二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风毒上攻,暴作赤目,肿痛难开,隐涩眵泪,昏暗羞明,或生翳膜,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冷水或熟水调下,食后,日服见效。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洗肝散
处方:当归(去芦)薄荷(去梗)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山栀子仁 甘草(炙)大黄(煨)川芎各60克
制法:上药八味,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疏风散热,清肝泻火。治风热热毒上攻,眼目暴赤,肿痛难开,隐涩眵泪,昏暗羞明,或生翳膜,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脉弦实有力。
用法用量:每服6克,凉开水调下,食后服。
备注:肝属木而主目。风热犯肝上冲于目,所以目赤肿痛。方中薄荷、羌活、防风疏散风热,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血行则风自灭;栀子清肝火,利小便;大黄泻实火,通燥结,使二便通利,热毒下降,则赤肿可消;甘草调和诸药。配合成方,共奏疏风散热,清肝泻火之功。
《医宗金鉴》卷七十七:洗肝散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