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泻黄散

目录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泻黄散

:泻(《小儿药直诀》卷下)。

藿香21克 山栀子仁3克 石膏15克 甘草90克 防风120克(去芦,切,

制法:上锉,同、蜜微香,为细末。

功能治:泻。治干,口臭,烦渴易饥;或小儿身凉身黄睛黄,口臭唇焦泄泻黄沫,脾热口甜胃热口苦,不吮乳;小儿弄

用法用量:每服3~6克,用水200毫升,至100毫升,温服清汁,不拘时。

备注:石膏、山栀泻积热为君;防风为臣;藿香芳香醒脾甘草和中为使。配,共奏泻之功。

摘录:《小儿药直诀》卷下

宋·《小儿药证直诀》:泻黄散

组成:藿香七钱(5克)、山栀仁一钱(3克)、石膏五钱(5克)、甘草三两(9克)、防风四两(12克)。

用法:上药锉,同蜜、香,为细末。每服一至二钱(3~6克),水一盏,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

功效:泻

治:口臭,烦褐易饥,干,舌红数,以及脾热等。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口腔溃疡过敏紫癜手足病、小儿厌食症等病症。

1.脂溢性皮炎:以黄散加味治疗40例,与维生素B₂、维生素B₆治疗40例对照。疗程为4周,以皮损的消退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好转15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达92.68%;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20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浙江中医杂志》2007年第8期)

2.口腔溃疡:以本加味治疗口腔溃疡47例,疗程为7日,以溃疡面的愈及临床症状的改善评价疗效。结果:治愈32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年第1期)

3.过敏紫癜:治疗组40例予黄散的中药治疗,对照组27例,中药治疗辨证实证犀角地黄汤加味,虚证运用汤加味:以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等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占40%;有效20例,占50%;无效4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27例,痊愈6例,占22.12%;有效i2例,占44.14%;无效9例,占3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四川中医》2003年第2期)

4.手足病:以本加味治疗36例,与利巴韦林与维生素C治疗24例对照。疗程为3日,以体温及皮疹的改善等症状判走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7%,对照组79.2%,差异有统计意义。(《新中医》2007年第9期)

5.小儿厌食症:100例湿热结型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以黄散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纯服锌:疗程为1个月,以适量的增加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6例(32.0%),显效27例(54.01),有效5例(10.0%),无效2例(4.o%);对照组治愈6例(12.0%),显效21例(42.0%),有效20例(40%),无效3例(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四川中医》2009年第4期)

解:本是由熏蒸于上所致,用生石膏清解伏栀子清热利尿除烦;防风中伏,又能于土中泻木;藿香理气和中,化湿醒脾,与防风配伍,振复气机甘草和中泻,可缓调中上二焦,使泻而无伤。全共奏泻之功。

现代研究:黄散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具有一定的抗炎及抑制毛细管通透性作用。

歌:泻黄甘草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香蜜调和服,胃热疮并功。

摘录:宋·《小儿药直诀》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泻青丸

下一篇 洗发菊花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