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泻白散

目录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泻白散

:泻(《小儿药直诀》卷下)。

桑白皮)各30克 甘草)3克

功能治:清泻肺热,平喘止咳。治肺热壅盛喘咳,甚则气急,皮肤热,发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细数。

用法用量: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300毫升,200毫升,食前服。

注意:外感风寒咳嗽,或虚寒咳嗽均不宜使用。

备注:桑白皮肺热,泻,平喘咳;皮泻中深伏之,对于阴虚有热者尤宜;甘草粳米和中。四药用,清热而不伤阴,泻而不伤正,使清肃,则咳喘自平。

摘录:《小儿药直诀》卷下

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组成:皮、桑白皮,各一两(各15克);甘草,一钱(3克)。

用法用量: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服。

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治:肺热喘证气喘咳嗽,皮肤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细数。

解:本有伏失清肃所致。,宜清肃下降,有伏,则气逆不降而为喘咳;皮毛,肺热皮毛,则皮肤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象细数是热伤阴分之候。治宜清泻中郁热,平喘止咳。桑白皮,清泄肺热,止咳平喘,为君药。皮甘,直入阴分而泻中伏,为臣药,君臣相能清泻肺火,使热清气降,热咳喘之自除。所用桑白皮皮均为平和之品,其不用芩连之苦,乃针对小儿稚阴之体,防其过伤正。炙甘草粳米和中,培土生金,共为使。四药用,清中有润,泻中有补,既不是清透实热以治其标,也不是滋阴以治其本,而是清泻中伏以消郁热。对小儿“稚阴”之体具有标本兼治之功,与为娇脏、不耐热的生理特点非常

临床应用:1.用要点:本是治疗肺热咳喘的常用,药力平和,尤宜于正气未伤,伏不甚者。临以咳喘气急,皮肤热,舌红苔黄,细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白散常用于治疗小儿麻疹初期,肺炎初期、气管炎、气管扩张、百日咳等属有伏者。

3.使用注意:风寒咳嗽肺虚喘咳者不宜使用。

歌:泻白桑白皮,甘草粳米四般宜,泻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

摘录:北宋钱乙《小儿药直诀》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泻白化血汤

下一篇 泻肝安神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