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小续命汤

目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小续命汤

麻黄(去.一钱) 人参(去芦.一钱) 黄芩(一钱) 芍药(一钱) 甘草.一钱) 川芎(一钱) 杏仁(去皮尖.麸.一钱) 防已(一钱) 肉桂(七分) 防风(一钱半) 附子.去皮脐.二钱)

功能治:治中半身不遂,眼歪斜,手足战掉,言语涩。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二钟,生姜至一钟,食远服。中无汗恶寒,倍加麻黄防风杏仁;中有汗恶,加桂枝;中身热无汗,不恶寒,加石膏知母;中身热有汗,不恶,加葛根;中无汗身凉,倍加附子,加干姜;中有汗无热,倍加附子,加桂枝

摘录:明·贤着《奇效良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续命汤

:防己、肉桂(去粗皮)、黄芩杏仁(去皮.尖.黄)、芍药(白者)、甘草川芎麻黄(去.)、人参(去芦),各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附子.去皮.脐)半两。

炮制:上除附子杏仁外,捣为粗末,后入二味令匀。

功能治:治卒暴中,不省人事,渐觉半身不遂,眼斜,手足战掉,语言涩,肢体麻痹乱,头眩重,涎并多,筋拘挛,不能屈伸,烦疼,不得转侧,及治诸,服之皆验。若治脚缓弱,久服得差。久病人,每遇天色阴晦,候变更,宜预服之,以防喑系。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取一盏,去滓,稍热服。食前,加枣一枚尤好。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小续命汤

麻黄 防己 人参 黄芩 甘草 芍药 芎藭 杏仁各3克 附子2克 防风45克 生姜15克

制法:上十二味,哎咀。

功能治:治中垂危,身体缓急,眼喎斜,舌强不能言语,情闷乱者。

用法用量:用水12升,先麻黄,去上沫,纳诸药,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卷八

唐·《备急千金要方》:小续命汤

组成: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一两(各9克),附子一枚(6克),防风一两半(9克),生姜五两(6克)。

用法:水服。

功效:祛,益温阳。

治:卒中,症见不省人事,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亦治湿痹痛。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梗死、压、面神经麻痹等病症。

1.梗死:以本加减30例,与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28例对照。1个疗程为10日,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疗效标准计分法,采用尼莫地平疗效评定法。积分≥85%为基本痊愈。结果:基本痊愈20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o例。(《湖南中医杂志》1996年第6期)

2.压:以本加减治疗30例,与复方罗布麻治疗20例对照。2组均观察1月,随访3月。疗效评定分降压疗效及症状疗效。降压疗效以收缩压、舒张压下降2~6 kPa,并达到正常范围为显效;症状疗效以治疗后全部或大部分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为显效。结果:降压疗效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症状疗效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年第5期)

3.面神经麻痹:以本贯众等治疗30例,与天麻囊及华佗再造治疗30例对照。疗程为15日。症状、体征及相检查判定疗效。结果:治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湖南中医杂志》2006年第3期)

解:汪昂《医集解·祛》首列此,称其为“六经”。本麻黄汤、桂枝汤加防风、防己祛,以驱外来之附子人参温阳益,与祛药同用,有扶正之功;川芎,以祛,且能活化瘀,取“自灭”之意;黄芩制诸药之温热。诸药用,共奏辛温祛,益扶正之功。

凡中昏迷、半身不遂、眼歪斜、语言謇涩或伴恶寒发热者可选用本,而动之“类中”忌用本。筋拘急,重用芍药,加葛根眼歪斜,加白附子全蝎僵蚕;半身不遂,加秦艽独活羌活

续命汤的作用除解表外,还能深入经脉驱逐湿,疏畅经络,宣通表里,通腑结,调畅气机,疏通,涤荡瘀滞,起到温阳、活、化瘀、通作用,同时并不会起明显的热象。因此,只要是素体阳不足、肾阳虚损,复受湿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正相搏、正虚恋、气机枢机不利、浊瘀阻等候,均可在续命汤基础上随加减,不必拘于后世“内风”“外风”“真中”“类中”之争,总以临床见为依据。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湿关节炎、中偏枯、颈椎病神经水肿、末梢神经炎、雷诺病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续命汤有改善液供应、降低脂质过氧化的活性,阻止细胞外钙离子流,以控制、减轻水肿,对缺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歌:续命汤桂附芎,麻黄参芍杏防风黄芩防已甘草中诸通。

摘录:唐·《备急千金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胃丹

下一篇 小芦荟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