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小建中汤

目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小建中汤

:芍药(三钱) 桂枝(二钱) 甘草(二钱) 饴(一鸡子黄大)

功能治:伤寒阳脉涩,阴弦,中急痛,二三日中悸而烦,自汗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枣一枚,至一钟,去滓,下饴,再化,不拘时服。

摘录:明·贤着《奇效良

《伤寒论》:小建中汤

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大枣12枚()芍药18克 生姜9克(切)饴30克

功能治: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治虚劳里急,中时痛,喜得温之则痛减,淡苔白,或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酸疼,手足烦热。现用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神经衰弱慢性炎等见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上药六味,以水700毫升,取300毫升,去滓,加入饴糖,更上微烊化,分二次温服

注意:呕家、吐蛔、中满者均忌用。

备注:本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组成。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桂枝温阳;芍药和益阴;炙甘草调中益。诸药用,共奏温养中气,平补阴阳调和卫之功。

摘录:《伤寒论》

汉·《伤寒论》:小建中汤

组成:桂枝二钱(6克)、芍药四钱(12克)、甘草一钱(3克)、生姜大枣四枚、饴糖六钱(18克)。

用法:水服。

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治:虚劳里急、腹痛,或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淡苔薄自,沉。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病症。

1.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5例,与复春治疗60例作对照,疗程3个月,连续2个疗程以临乐症状、体征消失,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病理组织检查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为临床痊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23%,对照组68.33%。(《甘肃中医》2010年第7期)

2.消化性溃疡:应用小建中囊治疗消化性溃疡315例,与仲景治疗60例作对照,疗程4周,连续2个疗程。以溃疡元全消失,局部轻度充,无明显水肿为临床痊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8%,对照组85.0%。(《中国中药杂志》2003年第9期)

3.肠易激综征:建中汤匹维溴铵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征33例,与单用建中汤治疗31例、匹维溴铵治疗29例作对照,疗程5周。以症状全部消失,肠道功能正常,正常,随诊复查无异常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65.5%。(《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第6期)

4.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应用小建中合剂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5例,有感染的患儿配常规抗感染治疗,单纯腹痛只服用小建中合剂,疗程14日。以腹痛症状消失,B超检查淋巴结不肿大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5.56%。(《新中医》2011年第1期)

解:本为温中补虚之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温补中焦,缓急止痛;以辛温之桂枝温阳,祛;酸甘之白芍阴,缓急,止腹痛;以生姜大枣补脾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生化有源,故以“建中”之。呕吐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旺之脘疼痛忌用。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慢性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结肠炎、神经腹痛、再发性呕吐便秘失眠、功能性发热小儿疳积痛经先兆流产崩漏不绝、产后癫狂、产后或术后腹痛中气虚寒阴阳失调者的病症。实验研究表明,建中汤具有保护肠黏膜、护、扩管、降压、改善外周环、调免疫、抗炎、抗氧化、镇静、镇痛、解热、抗病原微生物等药理作用。

歌:建中汤饴糖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摘录:汉·《伤寒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异功散

下一篇 小惊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