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补肾茯苓丸

目录

《外台》卷十七引《素女经》:补肾茯苓丸

茯苓2两(食不消加1倍),附子2两(,有加三分之一),山茱萸3两(身痒加三分之一),杜仲2两(痛加三分之一),牡丹2两(中游加三分之一),泽泻3两(有水气加三分之一),薯蓣3两(头风加1倍),桂6两(色不足加三分之一),细辛3两(视茫茫加三分之一),石斛2两(阴湿痒加三分之一),苁蓉3两(身痿加三分之一),黄耆4两(体疼加三分之一)。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男子虚,不能食饮,忽忽喜忘,悲忧不乐,喜怒无常,或身体浮肿,小便赤黄,泄淋沥,痛绞膀胱,胫疼冷痹,伸不得,渴欲饮水,腹胀满。

用法用量:先每服7,食前服,1日2次。

注意:忌生葱、生菜、猪肉、冷水、大酢、胡荽等物。

摘录:《外台》卷十七《素女

《遵生八笺》卷五:补肾茯苓丸

茯苓1两,防风6钱,白术1两,细辛3钱,山药1两,泽泻4钱,附子,便制)、紫菀5钱,独活5钱,芍药1两,丹参5钱,桂5钱,干姜3钱,牛膝5钱,山茱萸肉5钱,黄耆1两,苦参3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肾虚冷,五脏内伤头重足浮,皮肤痒,疼痛,胃咳逆,口干涎流溢,恶梦遗精尿血滴沥,小便偏急,阴囊湿痒,喘逆上壅,转侧不得,常惊悸,视茫茫,饮食无味,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7,1日2次。

摘录:《遵生八笺》卷五

《外台》卷十七引《素女经》:补肾茯苓丸

茯苓3两,防风2两,桂2两,白术2两,细辛2两,山茱萸2两,薯蓣2两,泽泻2两,附子2两(),地黄2两,紫菀2两,牛膝3两,芍药2两,丹参2两,黄耆2两,沙参2两,苁蓉2两,干姜2两,玄参2两,人参2两,苦参2两,独活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男子肾虚冷,五脏内伤冷所苦,令人身体湿痒,足失顾,不自觉省;或食饮失味,视茫茫,身偏拘急痛强,不能食饮,日渐羸瘦,胸懊闷,咳逆上气,转侧须人,起则扶舁,针灸服药,疗之小折;或乘马触,或因房室不自将护,饮食不量,用力过度,或口干,或流涎,或梦寤便自出,或尿血、尿有淋沥,阴下痒湿惊动悸,少偏急,四肢酸疼,息嘘吸,身体浮肿,气逆胸胁。

用法用量:每服5,食前临时以饮送下。

注意:忌酢物、生葱、李、肉、生菜、猪肉芜荑等。

摘录:《外台》卷十七《素女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